您的位置:首页 >动态频道 > 手机 >

dell latitude 5501(dell logo)

导读 大家好,麟非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dell latitude 5501,dell logo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PConline品牌故事】L

大家好,麟非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dell latitude 5501,dell logo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 【PConline品牌故事】Logo设计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时代在变,社会在进步,消费者的观念和行为也在变。Logos自然需要不断更新,以满足消费者的变化。

2、 日益强大的国内市场处处蕴含着机遇,企业间的竞争也变得更加激烈。显然,它是最直接的提升消费者对品牌认知度的方式,进而激发他们对品牌的深层归属感,一种更符合时代特征的新标识。人类社会的审美一直在发展变化,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人对“美”有不同的定义。纵观世界名牌标志的演变,似乎可以找到一些共同点。

3、 企业logo由繁变简。

4、 作为企业品牌logo,美感不是第一位的,因为审美的定义没有人能定一个统一的标准,比如浩瀚的大海。但是,有一个标准很好记。令人难忘的设计是企业标志的最终目标。毕竟品牌识别的第一步是对外在形象的识别。外在形象包括品牌的logo、品牌的主色调、品牌的包装风格、设计风格等等。这方面最成功的案例是耐克,一个简单的弧形挂钩,几乎成了全世界追捧的对象。另一个以简洁明了的形象征服世界的品牌是来自IT界的苹果。

5、 苹果(Apple)

6、 关于苹果logo的由来,有很多种说法。曾经有人说,为了纪念——伟大的人工智能领域的先驱艾伦米德多特;图灵,艾伦图灵被誉为计算机科学之父,他著名的图灵机模型奠定了现代计算机逻辑工作模式的基础。他也是一个著名的同性恋者,他因为同性恋而受到迫害。图灵死于食用浸泡在氰化物溶液中的苹果。许多人认为他的死是故意的,并认定他的死是自杀。但他的母亲极力辩解说,他的死是意外,因为他不小心在实验室堆积了很多化学物质。这个传说看起来很美好很感人,但后来被证明是谣言。

7、 苹果最初的标志是由三位创始人之一的韦恩在1976年设计的。只在Apple-I的制作中使用过,为牛顿的钢笔画画坐在苹果树下看书。但是牛顿的logo用了很短的时间,乔布斯认为这个logo太复杂,无法复制和传播。于是,1976年,乔布斯决定重新任命雷吉斯麦肯纳公关公司的艺术总监罗布贾诺夫(Rob Janov),重新设计一个更好的logo,以配合Apple-2的发布。于是Janov开始制作一个苹果的黑白剪影,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后来,avov又增加了6个彩色和水平色条,从而完成了我们今天所熟悉的彩色苹果logo。

8、 苹果的第二代Logo一直使用到1998年iMac发布,经过修改,改为单色系列。2007年再次改为带阴影的金属银灰色,一直沿用至今。苹果logo的进化史可以看作是一套标准的审美进化史,从繁琐到简单,从多色到单色,从单一到层层叠叠。不仅苹果的logo设计简化了,苹果的产品设计也遵循了这一体系,外观更简洁,交互体验更人性化,最终让苹果风靡全球。很多时候我们真的很难分辨到底是苹果在适应世界,还是苹果改变了世界!

9、 惠普公司

10、 经过散热门等一系列事件,惠普早已威信扫地。或许是急于重新树立品牌在大众心目中的形象。去年有传言说惠普要换logo。移动品牌为惠普开发的新全球标志仍然保持了HP13 angle的精神,简化了字母,去掉了周围所有的装饰元素。确实符合越来越简单的趋势,但是惠普不买账,说还是会用原来的logo。看来下图中的惠普logo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还是会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

11、 之前更换的logo除了去掉了周边边框,基本没有变化。

12、 其实大部分品牌的logo的演变都是从繁华到简约,因为这确实是一个跟随审美演变的过程。但过于简单的logo设计也可能趋于平庸,甚至让人看不出它的logo属性。这有点俗气。比如移动品牌为惠普设计的新logo,质感看起来不错,但是线条画太多的设计并不能真正突出惠普的本来意义。艺术设计固然重要,但至少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标志所包含的信息。对于了解惠普的人来说,可能仔细看一下就猜到了,但是对于从来没有接触过惠普这个品牌的人来说,可能会把它当成四条竖线。

13、 移动品牌的惠普新标志

14、 2021惠普logo被网友恶搞

15、 IBM

16、 IBM以前的LOGO比较笨重。1956年,托马斯J沃森决定开始IBM的新时代。他大胆地改变了标志,这看起来是一个微妙的变化,但新的标志看起来更坚定,更具时代感。变化的主要来源是保罗兰德设计的横条纹,它打破了原有的固定字体。所以看起来logo变了,IBM大力推广到

17、■ LG

  LG集团,1995年前称为Lucky Goldstar,韩国第三大公司,属下有44家公司,在全球有大约300个办事处和下属企业,所涉及产品包括LG手机、电视、数码影音、电脑办公及BSV液晶拼接屏。前身是乐喜化学工业会社,现在LG一般认为是Life is Good的缩写。LG logo的发展也是随着公司的名字变化而变化的。新的logo上面不仅有企业的形象还有企业的名称。左边的一只眼睛代表指向目标、集中性和微笑的LG企业精神。

Acer的logo也经历了几轮的变化

■ 坚持,未尝不是一种创新

  大多数品牌logo都经历了由繁到简的演变过程,但也有一些品牌,他们对自己的logo始终“锲而不舍”。虽然可能变化字体,或是变换字母文字排列的方式,但总体的布局排版始终如一。这样的企业,可能是他们从成立一开始就明确了自己的企业形象和品牌诉求,抑或他们当初并没有注重对于品牌logo的设计,后来就将错就错的一直保持了下来。但无论是哪种原因,也许正是这些品牌从始而终的坚持,使得他们在全世界范伟内,有了无数的忠实拥趸。

22、■ 索尼(SONY)

  可以看到,索尼仅在品牌成立2年后变更过一次自己的logo,此后至今的50多年时间,除变换几次字体之外,没有任何其他形式的变化。这样的坚持实属难能可贵。虽然如今这个曾经强大的科技帝国已经有被三星赶超之势,但在忠实的铁杆粉丝眼里,索尼产品一贯承载的高品质也如同索尼一成不变的logo一样,代表着一种永恒。

24、■ 微软(Microsoft)

  1975年创立的微软一开始不叫Microsoft,而叫Micro-Soft,并且在同年内换了一次logo。从1975年开始,微软logo中就一直有个很长得很特别的O,被员工戏称为“blibbet”,微软的餐厅甚至还有一款汉堡以“blibbet”为名。在1987年,新logo出现时,员工还发起了​​拯救“blibbet”的活动,但很显然的,并未成功。新logo中的O缺了一角,像经典游戏吃豆子(Pacman)中的角色,因此被称为The Pacman logo。后来的logo并没有新的变化,只是加入了企业不同时期的Slogan。

26、■ 戴尔(DELL)

  据传言,戴尔改变品牌logo的原因是因为戴尔与全球超过900家的创意公司有合作,这种情况使它的品牌执行显得支离破碎,戴尔发现在全球各地的分公司仅英文,就使用了超过15种字体,而且有各种各样的颜色和风格。2009年戴尔为了打破这种局面,它们与 Lippincott公司合作,赋予戴尔品牌新的形象及感觉。设计团队同时与字体设计师Jos Buivenga 后作,他在Museo字体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同时还引入更加明亮的的定制颜色(据说该颜色的印刷色采用特别定制的墨水,这种蓝色还没有在其它的色板上出现过)。经过一番兴师动众,上图右边就是我们看到的戴了“紧箍咒”后的戴尔新logo。

戴尔的logo变化也没什么新意 只是加上了一个“紧箍咒”和新的slogan

  这个圆框为DELL这几个字创造了一个凛然不可侵犯的空间,在使用上确实有很多便利之处,但它也使原来那个E的第一感弱化了。多个香炉多个鬼——有时用来形容标志的调整挺恰当的,你增加了一样东西来解决一个问题,但同时也会带来另外的新问题。

30、■英特尔(INTEL)

无独有偶 intel也为自己的logo上面加了一个“紧箍咒” 也是想锁住自己的品牌价值吧!

32、■ 联想(LENOVO)

  2002年4月28日起,联想集团启用新标识,已使用了19年的英文标识“legend”将被新的“lenovo”所取代,更具独特性。

■ PConline笔记本频道结语

  由于IT工业毕竟还算是一门新兴工业,IT品牌的历史也不会像汽车、服装品牌那样拥有着上百年的悠久历史。但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科技品牌也必定会走在时代和潮流的前端,相信随着人们审美观日新月异的不断变化发展,科技品牌自身的不断创新升级,logo这一代表品牌文化、品牌内涵、品牌气质的具象化符号也会随着时代的发展,通过不断的创新,吸引着你我的眼球。

本文讲解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