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准的消息瞬间霸占了国庆小长假最后一天的朋友圈
10月7日,央行宣布,自10月15日起,下调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
此次降准力度之大在近年来很少见,央行明确,此次降准这部分资金用于偿还将于10月15日到期的约45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这部分MLF当日不再续做。除去此部分,此次降准还可向市场释放增量资金约7500亿元。
央行在与此消息同时发布的“答记者问”中明确,本次降准的主要目的是优化流动性结构,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释放约7500亿元增量资金,可以增加金融机构支持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和创新型企业的资金来源,促进提高经济创新活力和韧性,增强内生经济增长动力,推动实体经济健康发展。
业内人士纷纷认为,央行这一轮降准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保证市场的流动性,主要小微企业的流动性,精准向实体经济注水,目的绝不是楼市、股市。
笔者也认同,此次降准绝不是大水漫灌,在房企融资渠道收紧的作用下,适当释放流动性不会出现大量资金再次流向房地产的情况。在宏观政策不放松的背景下,楼市降温仍然是不可逆的趋势。
目前,我国楼市已经出现明显降温信号。在此次国庆假期期间,不少热点城市的热点楼盘纷纷推出各种优惠促销活动,甚至打出超低价折扣,“买房送宝马”等营销手段再次重出江湖。
而“降准”政策出台后,不少营销人员迅速借此次“降准”大做文章,借势营销,打出“国庆后全线涨价”“国庆后取消折扣”“楼市维稳来了”“房价不会下跌”的声音,企图再次鼓动购房者。
降价和折扣是开发商在市场下行情况下作出的市场行为。“降准”的目的不是为了“维护房价稳定”。值得注意的是,在宏观调控不放松的背景下,房企资金面趋于紧张,房价更不会出现卷土重来的情况。我们也需认识到,类似“降准”的政策需要在实体经济的运行环境下综合考量。不能解读为“刺激楼市”或者“楼市回暖”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