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2年多之久的楼市调控俨然把投机炒作者打击殆尽了
此前也有专家大言不惭地说,“限价”政策让地产商利润大减,拿地积极性不足,不利于楼市的健康稳定发展。
看到上述观点之后,奇哥十分窝火,我认为有三点不妥之处:首先,持续了2年多之久的楼市调控好不容易才有了起色,投资投机断贷、房企自主降价、业主维权、抛房、土地流拍降价等降温情绪刚刚开始酝酿,一些既得利益者的利益稍微有损失,他们就开始不淡定了。满嘴名义道德得说着是为了中国经济,为了大体,实际上背后还不是打着自己的小算盘——怕楼市降温,房价下跌自己手中的资产缩水贬值。
其次,不可否认,这过去的二十多年,房地产一直都是拉动中国经济狂奔的重要引擎之一,土地财政更是大多数地方政府创收的重要抓手。房地产极度繁荣的背后,很多行业也雨露均沾,才有了发展的机会。但我们更不能忽视房地产在过去二十多年里,同样创造了最多的泡沫,催生了大量不劳而获投机炒作思想,房地产在畸形扭曲中一路发展,造成的社会弊端更是不计其数。
但事到如今,房地产已经不单单是一个行业的问题,他更关系着中国金融体系的安危,也决定着中国实体制造业的未来。这个非常好理解,房地产如果持续迎来火爆发展,居民部门和投资集体买房的预期就不会改变,那么资金就会继续密集向房地产灌注,老百姓和投资者对杠杆的运用就会有恃无恐,天量资金长期沉淀在房地产这个蓄水池里,整个金融体系就会失去重心,大船更有侧翻的倾向;而资金大举“脱实向虚”无异于是实体制造业的灭顶之灾,说得好听点这是“资金逐利”的自然行为,说得不好听,这是房地产挤压实体的实锤。实体长期得不到有效的资金供应,发展停滞不前也就不稀奇,技术攻关、创新培育谈何发展?
再者,上述专家的观点其实有些本末倒置了:发展房地产不仅不能拉动内需,相反还会引起消费降-级。众所周知,中国人一直都有买房狂热症,根本原因是房子是所有人公认的保值增值的利器,尤其是过去几年,房地产投资回报率极高,所以才有了“全民炒房”的疯狂举动。
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居民财富的拥有量大概78%是通过房地产市场来呈现,我国家庭债务不仅逼近家庭部门能承受的极限,而且,从家庭债务占GDP的比重来看,截止2018年已经超过警戒线50%,更远超过其他发展中国家。人民大学最新报告更不留情面地揭示了:居民财富基本被房地产掏空了,中国消费者在房地产去库存中债务率大幅度上升,消费基础受到严重削弱。
“六个钱包”供养着一套房子,一大家子紧衣缩食地守着纸面价值百万、千万的财富,这是国人的真实写照,经过这一轮疯狂投资买房高潮之后,未来别说继续买房,很多家庭恐怕连出去旅游一趟的钱都拿不出来。
第四,以土地谋发展的城市融资发展模式真的可以一直延续下去吗?答案是否定的!今年8月份时,“国”字头地产专家刘世锦一针见血地指出,与相同发展阶段的其他国家相比,现阶段中国基建投资和房地产投资比重明显过高,我国基建房地产投资已经过了历史需求峰值,以土地谋发展的城市融资发展模式已经走到尽头,很难再持续了。
这种以土地融资谋城市发展的模式实际上是广为人诟病的,毕竟土地资源有限且“面粉贵过面包”的尴尬情形又极大地推高了房价。很庆幸,在经历了限价等调控的轮番上阵之后,我们看到过去2年地方政府卖地收入明显下滑,尤其是今年前10个月,全国土地流拍数量更是达到历史之最,流拍率7%,溢价率更是严重下滑。释放的信号非常明确,土地不可再生,资源有限,以土地谋发展的城市融资模式不可能一直走下去,尤其是在未来房地产税等长效机制出台后,这种广为人诟病的发展模式,势必要大范围取消。
对于后市奇哥也有三点清晰认识,在此直抒胸臆,希望能在你购房的道路上有所指示:第一,国家调控楼市的根本目的是“稳楼市”,“稳”的精髓是未来房地产会随着政策的祭出逐渐回归理性,但房价不可以大涨更不允许大跌,整体而言就是“稳中微跌”。我们预判的是不会出现“整体性下行”,而并不代表某个区域,或者某个楼盘不会下行。比如炒作盛行,房价虚高,自身发展力不足,人口持续外流的燕郊、厦门就是很好的例子。
第二,地方政府调控楼市的动力本来就不足,有人主张“放开调控”他们当然乐见其成,但是幻想仍然只是幻想,今时今日国家“调控楼市不半途而废”、“遏制投机炒作不停歇”、“遏制房价上涨不中止”的态度早已表明,这说明至少未来1-2年,房地产市场都不会再掀起大波澜。值得一提的是,一二线等重点城市明年或许会因为抢人才政策的调整,会局部升温。
第三,刚需买房用着急吗,等下去赢面会更大吗?金融大鳄乔治·索罗斯说,炒作就像是动物世界的丛林法则,专门攻击弱者,这种做法往往能够百发百中。其实股市如此,楼市又何尝不是。拿近两年来说,炒作到最激烈程度,迎来了重锤打击,看似受伤的是投机炒作者,实际上受伤害的又是谁?奇哥一直试图和大家说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有雄厚资产和资金的人从来不担心没有投资渠道,无非是赚多赚少。但是千万普通购房者不同,他们没有太多选择的机会,有时候错过了可能就彻底输了整个人生。归纳起来其实就是一句话,刚需不要太多顾虑价格,能买最好是早行动,因为等待是最大的成本。需求不那么强烈的,或可以等待到明年首套房贷款利率回归基准水平时再出手。
对于投资炒房者,我已经说了无数遍了:房地产投资的黄金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未来楼市并非无利可图,但是门槛已经垫高,风险也已经放大,想赚钱又敢于承担风险无可指责,但同时记住千万不能孤注一掷,尤其是三四线城市的房产,大多数都不值得留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