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房交易数据是反映人口长期迁移定居趋势的重要支撑
从城市群来看,移民指数排名前三的是粤港澳大湾区,分别是深圳、东莞和佛山。
新京报讯(记者张晓兰)8月4日,RealData通过对重点城市的分析,推出城市迁移指数报告。结果显示,移民指数最高的三个城市深圳、东莞和佛山位于大湾区,其中深圳近80%的房子被外国人买走;湖南、湖北、江西和河南正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重点城市新居民的交通大省。此外,全国人口流动的特点是大都市地区中心城市和省会城市的吸引力较高。
哪个移民指数更强?深圳和东莞排在前两位
购房交易数据是反映人口长期迁移和定居趋势的重要支撑。根据2020年上半年32个城市的非本地游客在二手房交易中所占的比例,RealData获得了标准化后的移民指数(指数越高,外国买家的比例越高),用于比较不同城市新居民的特征。
城市方面,深圳、东莞、厦门分别位居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二线城市第一。具体来说,深圳凭借良好的规划、强劲的经济发展和相对宽松的大湾区落户条件,对人口显示出强大的吸引力,成为外来居民购房比例最高的城市;东莞承接深圳的产业外溢,制造业相对发达,外资涌入数量大,但留下来买房的人数仍少于深圳;厦门作为一座旅游城市,吸引了大量来自福建省的客户前来购房。
值得注意的是,一线城市中,北京和上海的常住户口登记比例并不低,移民指数排名相对较低。与新一线城市相比,北京、上海的住房负担和结算门槛更高,外地客户购房难度更大。
谁在大湾区迁移和定居?
从城市群来看,移民指数排名前三的是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一个典型的移民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的重点城市并不是“一刀切”,而是呈现出多极化的趋势。通过深圳、广州、东莞、佛山、珠海等大湾区买房人的画像。RealData发现,城市吸引的地域人群存在较大差异。
其中,广州、佛山对省内人口吸引力较大,省内客户超过50%;珠海位居第二,省内客户占比超过40%。然而,深圳和东莞的购房人比例并没有超过30%。与同样是一线城市的深圳相比,广州平均不超过3万元/平方米的房价对购房者更友好;佛山的房价不超过15000元/平方米,在湾区重点城市中属于低房价。
值得注意的是,广州人喜欢去佛山买房。除了本地居民,广州人在佛山买房的比例最高。这主要是因为随着广佛一体化的推进,地铁轨道交通拉近了广佛之间的空间距离,佛山的平均房价只有广州的一半左右。
凭借强大的经济发展活力和宽松的定居政策,粤港澳大湾区正在吸引全国各地的人们购买自己的住房并定居下来。湖南、湖北、江西和河南正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重点城市新居民的交通大省。其中,来自这四个省份的客户占深圳买家的41.6%,占东莞买家的45.1%。其他省份的居民在大湾区也占有一席之地,尤其是黑龙江人跨越3000多公里到大湾区买房,比例不低。
核心城市
都市圈核心城市虹吸效应显著,对外来人口吸收能力强。比如深圳,近80%的房子是外国人买的,省内客户只有20%。总体而言,深圳、北京、上海作为粤港澳、京津冀、长三角的核心城市,在买家中的国外客户比例较高。
与此同时,都市圈周边城市强势崛起。杭州、天津、苏州、佛山等城市以其独特的优势,承接了核心城市溢出的产业和人口,对人口的吸引力逐渐扩大到省外周边城市。在杭州买房的人群中,省外买房的客户已经撑起了半边天,占比53%,主要吸引安徽、江西、河南、江苏等周边省份的客户买房。
此外,省会的光环效应显著,尤其是中西部省份。郑州、合肥、长沙、武汉、成都等城市对省内人口呈现较强的虹吸效应,省内购房比例达到80%以上,省内非本地购房比例也超过50%。以郑州为例,作为人口大省河南的省会,其吸纳各地级市人口的能力突出,省内购房客户比例达到93.4%,即每10个购房客户中至少有9个是河南老乡。
新京报记者张晓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