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器晚成的企业家(大器晚成的名人)
大家好,今天小六子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大器晚成的企业家,大器晚成的名人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苏洵(1009~1066) 北宋散文家。
2、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3、字明允,号老泉。
4、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5、据说27岁才发愤读书,经过十多年的闭门苦读,学业大进。
6、仁宗嘉佑元年(1056),他带领苏轼、苏辙到汴京,谒翰林学士欧阳修。
7、欧阳修很赞赏他的《权书》、《衡论》、《几策》等文章,认为可与贾谊、刘向相媲美,于是向朝廷推荐。
8、一时公卿士大夫争相传诵,文名因而大盛。
9、嘉佑三年,仁宗召他到舍人院参加考试,他推托有病,不肯应诏。
10、嘉佑五年,任为秘书省校书郎。
11、后与陈州项城(今属河南)县令姚□同修礼书《太常因革礼》。
12、书成不久,即去世,追赠光禄寺丞。
13、 苏洵是有政治抱负的人。
14、他说他作文的主要目的是“言当世之要”,是为了“施之于今”。
15、在《衡论》和《上皇帝书》等重要议论文中,他提出了一整套政治革新的主张。
16、他认为,要治理好国家,必须“审势”、“定所尚”。
17、他主张“尚威”,加强吏治,破苟且之心和怠惰之气,激发天下人的进取心,使宋王朝振兴。
18、由于苏洵比较了解社会实际,又善于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以古为鉴,因此,他的政论文中尽管不免有迂阔偏颇之论,但不少观点还是切中时弊的。
19、 曾巩说苏洵“颇喜言兵”。
20、苏洵的《权书》10篇、《几策》中的《审敌》篇、《衡论》中的《御将》和《兵制》篇,还有《上韩枢密书》、《制敌》和《上皇帝书》,都论述了军事问题。
21、在著名的《六国论》中,他认为六国破灭,弊在贿秦。
22、实际上是借古讽今,指责宋王朝的屈辱政策。
23、《审敌》更进一步揭露这种贿敌政策的实质是残民。
24、《兵制》提出了改革兵制、恢复武举、信用才将等主张。
25、《权书》系统地研究战略战术问题。
26、在《项籍》中,他指出项籍不能乘胜直捣咸阳的战略错误。
27、他还强调避实击虚、以强攻弱、善用奇兵和疑兵、打速决战、突击取胜等战略战术原则。
28、 苏洵的抒情散文不多,但也不乏优秀的篇章。
29、在《送石昌言使北引》中,他希望出使契丹的友人石昌言不畏强暴,藐视敌人,写得有气势。
30、《张益州画像记》记叙张方平治理益州的事迹,塑造了一个宽政爱民的封建官吏形象。
31、《木假山记》借物抒怀,赞美一种巍然自立、刚直不阿的精神。
32、 苏洵的散文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锋利,纵横恣肆,具有雄辩的说服力。
33、欧阳修称赞他“博辩宏伟”,“纵横上下,出入驰骤,必造于深微而后止”(《故霸州文安县主簿苏君墓志铭》);曾巩也评论他的文章“指事析理,引物托喻”,“烦能不乱,肆能不流”(《苏明允哀词》),这些说法都是比较中肯的。
34、艺术风格以雄奇为主,而又富于变化。
35、一部分文章又以曲折多变、纡徐宛转见长。
36、苏洵在《上田枢密书》中也自评其文兼得“诗人之优柔,骚人之清深,孟、韩之温淳,迁、固之雄刚,孙、吴之简切”。
37、他的文章语言古朴简劲、凝炼隽永;但有时又能铺陈排比,尤善作形象生动的妙喻,如《仲兄字文甫说》,以风水相激比喻自然成文的一段描写,即是一例。
38、 苏洵论文,见解亦多精辟。
39、他反对浮艳怪涩的时文,提倡学习古文;强调文章要“得乎吾心”,写“胸中之言”;主张文章应“有为而作”,“言必中当世之过”。
40、他还探讨了不同文体的共同要求和不同写法。
41、他特别善于从比较中品评各家散文的风格和艺术特色,例如《上欧阳内翰第一书》对孟子、韩愈和欧阳修文章的评论就很精当。
42、 苏洵作诗不多,擅写五古,质朴苍劲。
43、宋人叶梦得评其诗“精深有味,语不徒发,正类其文”(《石林诗话》)。
44、其《欧阳永叔白兔》、《忆山送人》、《颜书》、《答二任》、《送吴待制中复知潭州二首》等都不失为佳作,但总的成就远逊于散文。
45、 苏洵著作,宋代以多种版本流行,原本大都散佚,今存者有北宋刊《类编增广老苏先生大全文集》残卷。
46、通行本有《四部丛刊》影宋钞本、《嘉佑集》15卷。
47、 唐代诗人陈子昂,早年没有用心读书,以至“年十八未知书”,都18岁了,在学识上还一无所知,要改弦易辙,要急起直追,需要强大的精神动力,需要果断的抉择。
48、果然,不久在父母教育下,他一旦悔悟,入乡校求学,便“慨然立志”,谢绝门客,专精文典。
49、终于,数年攻读,一举成才。
50、 另外还有五代十国的楚武穆王马殷,76岁才登基,他是历史上登基时年轻最大的皇帝,他年轻时还当过是木工,堪称大器晚成。
51、 国外 丘吉尔是20世纪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曾担任英国首相。
52、 丘吉尔曾因成绩差而放弃了考大学的念头,转考陆军士官学校而又两次落榜,第三次才好不容易考取。
53、 丘吉尔少年时很淘气,而且对学科的好恶非常明显。
54、他小学时的一位女班主任老师说:我那里对丘吉尔的印象是:这个矮个子的红脸孩子是全班最淘气的孩子。
55、我甚至还认为他不仅是在全班,而且是世界上最大的淘气包。
56、 他以最低的成绩考入了哈洛学校(英国一所历史悠久的公立中学)。
57、 关于丘吉尔进入哈洛学校,还有一个秘闻——在入学考试中,丘吉尔的拉丁文考卷答案中,只有一个字母和钢笔水的污痕,当然不及格。
58、可时,校长却说他合格,准许他入学。
59、校长的理由是:伦道夫的儿子肯定不是那种劣等生。
60、 在哈洛学校,他特别不爱学希腊语和拉丁语等古典语,成绩总是不及格。
61、 丘吉尔回忆自己在哈洛学校的经历时说:我的老师们如果想到我年龄这么小却读那么难的书,而我的成绩又很差,似乎苦于难以断定我究竟是早熟呢,还是智力发展迟钝。
62、 2、近代历史小说的鼻祖,英国大文豪沃尔特.司各特,小的时候,曾是学校成绩倒数第一的孩子。
63、 有一天,成名之后的司各特访问了他童年的母校。
64、文豪司各特的来访,在学校中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65、大家热烈地欢迎和接待了他。
66、司各特在校园内边走边看。
67、突然,他问老师们:能不能告诉我谁是这所学校成绩最差的孩子? 老师们感到很为难,但没有办法,只好叫过来一个学生,向司各特介绍说:这个孩子就是学校里成绩最差的孩子。
68、那个小学生面红耳赤地低下了头。
69、 司各特走近那个学生,抚摸着他的头,说:你是学校中成绩最差的学生吗,不过,你是一个好孩子,你现在在忠实地替我守着我从前的位置。
70、说完,他从口袋里取出金币,送给了这个孩子。
71、 3、“世界英雄,征服者拿破仑”,大军事家、法国皇帝拿破仑在学校读书时,成绩也不好,16岁 毕业于巴黎的军事学校,学习成绩只排在第四十二位。
72、据传记载,他在校学习期间,除数学以外,其它学科的成绩都很糟糕。
73、据说,在他一生中,不论是法语,还是 别的外语,他都不能准确地说和写。
74、他的身材矮小,头形又长得难看,小时候,他家里所有的人都认为这个孩子不会有什么出息。
75、实际上,幼年时代的拿破仑是一个 任性、粗野的孩子。
76、 4、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在物理学方面引起一场大革命。
77、小时候说话很晚,4岁时,父母甚至认准“这个孩子智力发育太慢”。
78、直到9岁,爱因斯坦还不能流利地说话。
79、上学以后,他父亲听老师说:脑筋迟钝,不善交际,毫无长处。
80、老师们轻蔑地称他为“笨蛋”。
81、14岁,叔叔征得他父亲的允许,开始教他代数和几何学,努力获得了成功。
82、 5、爱迪生是现代最了不起的发明家,也是咱们中国人心中,最著名的外国人之一。
83、他发明的电报机、电话机、白炽灯、留声机、无线电报、电影放映机、电气铁路、X线透视镜等,共1300多种。
84、小时候读书,老师曾骂他:你真是个臭脑袋瓜!因为爱迪生的脑袋是偏头,医生说:里面的脑子也坏了。
85、母亲只好把孩子领回家,自己教他学习。
86、 6、蒸汽机的发明人詹姆斯.瓦特,也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发明家之一。
87、他对人类的贡献同爱因斯坦、爱迪生一样十分巨大。
88、瓦特上小学的时候,多数老师认为他不爱学习,评价他:学习劣等生。
89、 小学毕业后,瓦特在父亲经营的小作坊里干活。
90、他心灵手巧,技术长进极快。
91、18岁时,他立志在制造科学器具上有所造就,便来到伦敦,在一家科学器具厂家当了一年学徒。
92、 回答者: sorry杨亚威 | 十四级 | 2011-9-18 00:16 故事(一) 袁绍身边的一位门客,名叫崔琰,他从小喜习武艺,到了23岁才开始读《论语》、《韩诗》,求师学习。
93、 由于他刻苦努力,学问也逐渐多起来。
94、当时袁绍的士兵非常残暴,掘开坟墓将尸骨暴露出来。
95、崔琰劝说袁绍不要这样做,袁绍认为他说得对,封他为骑都 尉。
96、后来,崔琰跟随曹操,为曹操出了不少主意。
97、在他作尚书时,曹操想立曹植为嗣子,而崔琰反对,他说:“自古以来的规矩是立长子,怎么能立曹植呢?”曹植是崔琰的侄女婿,尽管是亲属他也不偏袒,曹操十分佩服他的公正,崔琰有个堂弟叫崔林,年轻时既无成就也无名望,亲戚朋友都看不起他,可是崔琰却很器重他,崔琰常对人说:“才能大的人需要长时间才能成器,崔林将来一定会成大器。
98、”后来,崔林果然当上了翼州主簿、御史中丞,还在魏文帝手下任过司空。
99、 释读大器:古时指贵重的器物,现比喻大才。
100、晚:长期。
101、成:制成。
102、原意是指贵重的器物需要长期的雕琢才能制成(此句改为:原意是铸造越大个头的铸件(如鼎、钟)所需要冷却凝固时间就越长,冷却时间足够长,铸件方能“成器”)。
103、现指能担当重任的人物要经过长期的锻炼,所以成就较晚。
104、 出处《老子》四十一章:“大方无隅,大器晚成。
105、” 故事(二) 东汉末年,有个名叫崔琰的人,剑法很好,他特别喜欢交朋友。
106、可是,有些人却认为他不学无术,除了舞刀弄棒,学问上一窃不通。
107、一次,他去拜访一个很有学问的人,主人让管家出来告诉他说:“主人正在潜心读书,无暇闲谈。
108、”崔琰知道人家是嫌他没知识,感到无比羞愧,暗自下了决心,一定要好好读书,成为一个能文能武的人。
109、从此,崔琰虚心拜师求学,学问逐渐增多起来;当时独霸北方的袁绍就把他招为谋士。
110、袁绍被曹操所灭后,曹操久闻崔琰才干,劝崔琰归顺自己。
111、在曹操的大本营邺城(今临漳邺镇)中,崔琰出了不少主意,很受曹操器重。
112、 有一次,曹操和崔琰商量,想立小儿子曹植为太子。
113、崔琰说:“自古以来,都是立长不立幼,您立曹植,曹丕心里不服,大臣们也不服,这就种下了祸根。
114、纵观古今,因为废长立幼引起的骨肉相残还少吗?请主公三思而行!”其实曹植还是崔琰的侄女婿,但尽管是亲属,崔琰也不偏袒。
115、曹操十分佩服崔琰的公正。
116、? 崔琰有个堂弟叫崔林。
117、崔林年轻时一事无成,亲友们都看不起他,可是崔琰却很器重他,他凭自己的经历常对人说:“才能大的人需要长时间才能成器(大器晚成),崔林将来一定会成器的。
118、”后来,崔林果然成才当上了大官。
119、 释读这个成语原意为大才需经过长期磨炼方有成就。
120、现指成名较晚的人。
121、 出处为晋·陈寿《三国志·魏书·崔琰传》。
122、 中国 姜子牙 姜尚 姜尚,名望,吕氏,字子牙,或单呼牙。
123、也称吕尚,因是齐国始祖而称“太公望”,俗称姜太公。
124、东海海滨人。
125、西周初年,被周文王封为“太师”(武官名),被尊为“师尚父”,辅佐文王,与谋“翦商”。
126、后辅佐周武王灭商。
127、因功封于齐,成为周代齐国的始祖。
128、他是中国历史上最享盛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谋略家。
129、 相传姜尚的先世为贵族,在舜时为官,因功被封于吕(今河南南阳),故为吕氏,名吕尚。
130、中国古代的姓是母系氏族的产物,所以“姓”即“女生”,后来在一个姓中又以男性为主有了氏,到春秋战国以后,氏越来越多,姓和氏逐渐合二为一,就是现在所说的姓氏。
131、 后来家道中落,至姜尚时已沦为贫民。
132、为维持生计,姜尚年轻时曾在商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宰牛卖肉,又到孟津(今河南孟津县东北)做过卖酒生意。
133、他虽贫寒,但胸怀大志,勤苦学习,始终不倦地研究、探讨治国兴邦之道,以期有朝一日能够大展宏图,为国效力。
134、直到暮年,终于遇到了施展才华之机。
135、 当时,正是东方大国殷商王朝走向衰亡的时期。
136、殷纣王暴虐无道,荒淫无度,朝政腐败,社会黑暗,经济崩溃,民不聊生,怨声载道。
137、而西部的周国由于西伯姬昌(后为周文王)倡行仁政,发展经济,实行勤俭立国和裕民政策,社会清明,人心安定,国势日强,天下民众倾心于周,四边诸侯望风依附。
138、壮心不已的姜尚,获悉姬昌为了治国兴邦,正在广求天下贤能之士,便毅然离开商朝,来到渭水之滨的西周领地,栖身于磻溪,终日以垂钓为事,以静观世态的变化,待机出山。
139、一天,姜尚在磻溪垂钓时,恰遇到此游猎的西伯姬昌,二人不期而遇,谈得十分投机。
140、姬昌见姜尚学识渊博,通晓历史和时势,便向他请教治国兴邦的良策,姜尚当即提出了“三常”之说:“一曰君以举贤为常,二曰官以任贤为常,三曰士以敬贤为常。
141、”意思是,要治国兴邦,必须以贤为本,重视发掘、使用人才。
142、姬昌听后甚喜,说道:“我先君太公预言;‘当有圣人至周,周才得以兴盛。
143、’您就是那位圣人吧?我太公望子(盼望先生)久矣!”于是,姬昌亲自把姜尚扶上车辇,一起回宫,拜为太师,称“太公望”。
144、从此,英雄有了用武之地。
145、 苏老泉,二十七。
146、始发愤,读书籍 《三字经》 苏洵,号老泉。
147、 姓名: 苏洵 又名: 号老泉 字明允 性别: 男 生卒年: 1009—1066 所属朝代: 宋代 所属文学时期: 宋代文学 所属流派: 三苏 唐宋八大家 代表作品: 权书 衡论 同时期作家: 曾巩 欧阳修 王安石 苏轼 苏辙 作家生平 作家生平 苏洵(1009~1066) 北宋散文家。
148、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149、字明允,号老泉。
150、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151、据说27岁才发愤读书,经过十多年的闭门苦读,学业大进。
152、仁宗嘉佑元年(1056),他带领苏轼、苏辙到汴京,谒翰林学士欧阳修。
153、欧阳修很赞赏他的《权书》、《衡论》、《几策》等文章,认为可与贾谊、刘向相媲美,于是向朝廷推荐。
154、一时公卿士大夫争相传诵,文名因而大盛。
155、嘉佑三年,仁宗召他到舍人院参加考试,他推托有病,不肯应诏。
156、嘉佑五年,任为秘书省校书郎。
157、后与陈州项城(今属河南)县令姚□同修礼书《太常因革礼》。
158、书成不久,即去世,追赠光禄寺丞。
159、 苏洵是有政治抱负的人。
160、他说他作文的主要目的是“言当世之要”,是为了“施之于今”。
161、在《衡论》和《上皇帝书》等重要议论文中,他提出了一整套政治革新的主张。
162、他认为,要治理好国家,必须“审势”、“定所尚”。
163、他主张“尚威”,加强吏治,破苟且之心和怠惰之气,激发天下人的进取心,使宋王朝振兴。
164、由于苏洵比较了解社会实际,又善于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以古为鉴,因此,他的政论文中尽管不免有迂阔偏颇之论,但不少观点还是切中时弊的。
165、 曾巩说苏洵“颇喜言兵”。
166、苏洵的《权书》10篇、《几策》中的《审敌》篇、《衡论》中的《御将》和《兵制》篇,还有《上韩枢密书》、《制敌》和《上皇帝书》,都论述了军事问题。
167、在著名的《六国论》中,他认为六国破灭,弊在贿秦。
168、实际上是借古讽今,指责宋王朝的屈辱政策。
169、《审敌》更进一步揭露这种贿敌政策的实质是残民。
170、《兵制》提出了改革兵制、恢复武举、信用才将等主张。
171、《权书》系统地研究战略战术问题。
172、在《项籍》中,他指出项籍不能乘胜直捣咸阳的战略错误。
173、他还强调避实击虚、以强攻弱、善用奇兵和疑兵、打速决战、突击取胜等战略战术原则。
174、 苏洵的抒情散文不多,但也不乏优秀的篇章。
175、在《送石昌言使北引》中,他希望出使契丹的友人石昌言不畏强暴,藐视敌人,写得有气势。
176、《张益州画像记》记叙张方平治理益州的事迹,塑造了一个宽政爱民的封建官吏形象。
177、《木假山记》借物抒怀,赞美一种巍然自立、刚直不阿的精神。
178、 苏洵的散文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锋利,纵横恣肆,具有雄辩的说服力。
179、欧阳修称赞他“博辩宏伟”,“纵横上下,出入驰骤,必造于深微而后止”(《故霸州文安县主簿苏君墓志铭》);曾巩也评论他的文章“指事析理,引物托喻”,“烦能不乱,肆能不流”(《苏明允哀词》),这些说法都是比较中肯的。
180、艺术风格以雄奇为主,而又富于变化。
181、一部分文章又以曲折多变、纡徐宛转见长。
182、苏洵在《上田枢密书》中也自评其文兼得“诗人之优柔,骚人之清深,孟、韩之温淳,迁、固之雄刚,孙、吴之简切”。
183、他的文章语言古朴简劲、凝炼隽永;但有时又能铺陈排比,尤善作形象生动的妙喻,如《仲兄字文甫说》,以风水相激比喻自然成文的一段描写,即是一例。
184、 苏洵论文,见解亦多精辟。
185、他反对浮艳怪涩的时文,提倡学习古文;强调文章要“得乎吾心”,写“胸中之言”;主张文章应“有为而作”,“言必中当世之过”。
186、他还探讨了不同文体的共同要求和不同写法。
187、他特别善于从比较中品评各家散文的风格和艺术特色,例如《上欧阳内翰第一书》对孟子、韩愈和欧阳修文章的评论就很精当。
188、 苏洵作诗不多,擅写五古,质朴苍劲。
189、宋人叶梦得评其诗“精深有味,语不徒发,正类其文”(《石林诗话》)。
190、其《欧阳永叔白兔》、《忆山送人》、《颜书》、《答二任》、《送吴待制中复知潭州二首》等都不失为佳作,但总的成就远逊于散文。
191、 苏洵著作,宋代以多种版本流行,原本大都散佚,今存者有北宋刊《类编增广老苏先生大全文集》残卷。
192、通行本有《四部丛刊》影宋钞本、《嘉佑集》15卷。
193、 唐代诗人陈子昂,早年没有用心读书,以至“年十八未知书”,都18岁了,在学识上还一无所知,要改弦易辙,要急起直追,需要强大的精神动力,需要果断的抉择。
194、果然,不久在父母教育下,他一旦悔悟,入乡校求学,便“慨然立志”,谢绝门客,专精文典。
195、终于,数年攻读,一举成才。
196、 另外还有五代十国的楚武穆王马殷,76岁才登基,他是历史上登基时年轻最大的皇帝,他年轻时还当过是木工,堪称大器晚成。
197、 国外 丘吉尔是20世纪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曾担任英国首相。
198、 丘吉尔曾因成绩差而放弃了考大学的念头,转考陆军士官学校而又两次落榜,第三次才好不容易考取。
199、 丘吉尔少年时很淘气,而且对学科的好恶非常明显。
200、他小学时的一位女班主任老师说:我那里对丘吉尔的印象是:这个矮个子的红脸孩子是全班最淘气的孩子。
201、我甚至还认为他不仅是在全班,而且是世界上最大的淘气包。
202、 他以最低的成绩考入了哈洛学校(英国一所历史悠久的公立中学)。
203、 关于丘吉尔进入哈洛学校,还有一个秘闻——在入学考试中,丘吉尔的拉丁文考卷答案中,只有一个字母和钢笔水的污痕,当然不及格。
204、可时,校长却说他合格,准许他入学。
205、校长的理由是:伦道夫的儿子肯定不是那种劣等生。
206、 在哈洛学校,他特别不爱学希腊语和拉丁语等古典语,成绩总是不及格。
207、 丘吉尔回忆自己在哈洛学校的经历时说:我的老师们如果想到我年龄这么小却读那么难的书,而我的成绩又很差,似乎苦于难以断定我究竟是早熟呢,还是智力发展迟钝。
208、 2、近代历史小说的鼻祖,英国大文豪沃尔特.司各特,小的时候,曾是学校成绩倒数第一的孩子。
209、 有一天,成名之后的司各特访问了他童年的母校。
210、文豪司各特的来访,在学校中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211、大家热烈地欢迎和接待了他。
212、司各特在校园内边走边看。
213、突然,他问老师们:能不能告诉我谁是这所学校成绩最差的孩子? 老师们感到很为难,但没有办法,只好叫过来一个学生,向司各特介绍说:这个孩子就是学校里成绩最差的孩子。
214、那个小学生面红耳赤地低下了头。
215、 司各特走近那个学生,抚摸着他的头,说:你是学校中成绩最差的学生吗,不过,你是一个好孩子,你现在在忠实地替我守着我从前的位置。
216、说完,他从口袋里取出金币,送给了这个孩子。
217、 4、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在物理学方面引起一场大革命。
218、小时候说话很晚,4岁时,父母甚至认准“这个孩子智力发育太慢”。
219、直到9岁,爱因斯坦还不能流利地说话。
220、上学以后,他父亲听老师说:脑筋迟钝,不善交际,毫无长处。
221、老师们轻蔑地称他为“笨蛋”。
222、14岁,叔叔征得他父亲的允许,开始教他代数和几何学,努力获得了成功。
223、 5、爱迪生是现代最了不起的发明家,也是咱们中国人心中,最著名的外国人之一。
224、他发明的电报机、电话机、白炽灯、留声机、无线电报、电影放映机、电气铁路、X线透视镜等,共1300多种。
225、小时候读书,老师曾骂他:你真是个臭脑袋瓜!因为爱迪生的脑袋是偏头,医生说:里面的脑子也坏了。
226、母亲只好把孩子领回家,自己教他学习。
227、 6、蒸汽机的发明人詹姆斯.瓦特,也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发明家之一。
228、他对人类的贡献同爱因斯坦、爱迪生一样十分巨大。
229、瓦特上小学的时候,多数老师认为他不爱学习,评价他:学习劣等生。
230、 小学毕业后,瓦特在父亲经营的小作坊里干活。
231、他心灵手巧,技术长进极快。
232、18岁时,他立志在制造科学器具上有所造就,便来到伦敦,在一家科学器具厂家当了一年学徒。
233、 苏洵(1009~1066) 北宋散文家。
234、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235、字明允,号老泉。
236、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237、据说27岁才发愤读书,经过十多年的闭门苦读,学业大进。
238、仁宗嘉佑元年(1056),他带领苏轼、苏辙到汴京,谒翰林学士欧阳修。
239、欧阳修很赞赏他的《权书》、《衡论》、《几策》等文章,认为可与贾谊、刘向相媲美,于是向朝廷推荐。
240、 一时公卿士大夫争相传诵,文名因而大盛。
241、嘉佑三年,仁宗召他到舍人院参加考试,他推托有病,不肯应诏。
242、嘉佑五年,任为秘书省校书郎。
243、后与陈州项城(今属河南)县令姚□同修礼书《太常因革礼》。
244、书成不久,即去世,追赠光禄寺丞。
245、 陈子昂,唐代诗人,早年没有用心读书,以至“年十八未知书”,都18岁了,在学识上还一无所知,要改弦易辙,要急起直追,需要强大的精神动力,需要果断的抉择。
246、果然,不久在父母教育下,他一旦悔悟,入乡校求学,便“慨然立志”,谢绝门客,专精文典。
247、终于,数年攻读,一举成才。
248、 姜子牙 姜尚 姜尚,名望,吕氏,字子牙,或单呼牙。
249、也称吕尚,因是齐国始祖而称“太公望”,俗称姜太公。
250、东海海滨人。
251、相传姜尚的先世为贵族,在舜时为官,因功被封于吕(今河南南阳),故为吕氏,名吕尚。
252、后来家道中落,至姜尚时已沦为贫民。
253、为维持生计,姜尚年轻时曾在商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宰牛卖肉,又到孟津(今河南孟津县东北)做过卖酒生意。
254、他虽贫寒,但胸怀大志,勤苦学习,始终不倦地研究、探讨治国兴邦之道,以期有朝一日能够大展宏图,为国效力。
255、直到暮年,终于遇到了施展才华之机。
256、 我也是从网上找来的,希望能让你满意! 丘吉尔 是20世纪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曾担任英国首相。
257、丘吉尔曾因成绩差而放弃了考大学的念头,转考陆军士官学校而又两次落榜,第三次才好不容易考取。
258、丘吉尔少年时很淘气,而且对学科的好恶非常明显。
259、他小学时的一位女班主任老师说:我那里对丘吉尔的印象是:这个矮个子的红脸孩子是全班最淘气的孩子。
260、我甚至还认为他不仅是在全班,而且是世界上最大的淘气包。
261、 他以最低的成绩考入了哈洛学校(英国一所历史悠久的公立中学)。
262、关于丘吉尔进入哈洛学校,还有一个秘闻——在入学考试中,丘吉尔的拉丁文考卷答案中,只有一个字母和钢笔水的污痕,当然不及格。
263、可时,校长却说他合格,准许他入学。
264、校长的理由是:伦道夫的儿子肯定不是那种劣等生。
265、在哈洛学校,他特别不爱学希腊语和拉丁语等古典语,成绩总是不及格。
266、丘吉尔回忆自己在哈洛学校的经历时说:我的老师们如果想到我年龄这么小却读那么难的书,而我的成绩又很差,似乎苦于难以断定我究竟是早熟呢,还是智力发展迟钝。
本文分享完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