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动态频道 > 滚动动态 >

10年花费6万购买太平洋保险 分红到手5万8是什么梗

导读 1、每年缴费6115元,连交10年,交满10年后能拿到五万八千元。注意,不是分红,没有利息,是总共只能拿到五万八,不算利息净亏损3150元本金

1、每年缴费6115元,连交10年,交满10年后能拿到五万八千元。注意,不是分红,没有利息,是总共只能拿到五万八,不算利息净亏损3150元本金。

2、事件起因来自于2019年1月10日@河南广播电视台民生频道的一条抖音。

3、河南李先生为老母亲买了一份太平人寿保险公司的一诺千金分红险,每年缴费6115元,交了10年后发现居然只能领5.8万元。于是跟记者到保险公司理论,保险公司职员非常专业的说道:“这是根据您的经济能力情况定的”。结果李先生非常愤慨的质问:“我经济能力不好的话,难道就应该亏本吗?”

4、朴实的质问,掀开了保险行业的遮羞布,也让商业保险的本质暴露在阳光下。

5、既然是分红险,还是养老性质的分红险,既没有利息,还损失本金,保的哪门子险!

6、如果收益连银行三年期存款和五年期存款都跑不赢,那这种理财保险有什么存在的意义和价值?难道真的是李先生所说的穷人去养保险公司吗?

7、而设计这种交6万多,十年后只能领5万多的险种,这样的公司是不是在搞诈骗?

8、如果保险公司都是这种做法,本来作为社会保险有益补充的商业保险,除了能让居民财富缩水,存的养老钱失去保障,养肥了保险公司外,还能对社会有一丁点的好处吗?

9、感谢邀请。

10、太平洋保险的兄弟有点纳闷,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事件的主角是太平保险,不是太平洋保险。

11、一看到买保险居然发生亏损大家第一时间是不接受,不过我们要想想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问题。这份保险是第三方销售的,不排除为了成交而只说好话而把很多事情隐瞒。根据相关信息,这份保险在讲解时是按照十万元的交费来演算的,结果真实买入的是五万的保险。

12、在这里面,第三方是做了移花接木。

13、保险在大家看起来都比较坑,因为条款太复杂而且保险员工为了业绩提成会避重就轻。买保险如果提前取钱出来会存在损失本金的可能,可大家总是当作是存款,这在银行买的保险最明显,很多人没到期去支取发觉居然亏了。另外,预期收益率并不是最终收益率,天天听到有人说保险比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还要高,实在无语。

14、一方面大家并没真正看懂保险,另外很多保险员工都没有初中毕业,底线确实不够高。

15、据我了解,现在有很多人主动了解保险并且购买保障性商业险,理财型保险产品由于收益的不确定性确实有很多销售误导,视频事件这个就是典型的销售误导,回答里有好多说保险骗人的,人云亦云真的好吗?良心不痛吗?一有了孩子都在为孩子咨询保险(因为身边的都有)既然是骗子,那么多人咨询它干嘛,理智对待事情,别乱带节奏,让很多买了保险的人心惶惶,没弄懂就拿出来再看看条款去公司问问,看个掐头去尾的视频听别人胡乱说弄个中途退保钱损失了保障也没了,真是服气现在的媒体。

16、这个问题实际上指的是我们购买商业保险导致的收益损失的问题。不要把保险当成理财,否则会很受伤的。

17、这个问题发生在河南一个地区,李先生为母亲购买了6155元,连缴十年。十年过后开始分红利,可是十年后的现金价值只有58000元。李先生非常气愤,认为保险公司不仅一分钱利润,没有带给他,反而把本金都坑掉不少。

18、虽然确实这个保险有些坑。像文中所提的这种保险,属于一种分红型保险。我们每年都交保费,交的保费主要用于用于劳动合同约定的待遇,比如生存保险金、身故保险金、祝寿金、年度红利、终了红利等等。

19、一般来讲,如果是养老金产品或者寿险产品,主要是为了到达老年时有一部分养老金,很容易有些人把它理解成投资。但实际上是不一样的,多数保险公司将一些寿险产品包括在里边,每年从交的保费里扣取钱数。

20、如果参保人在合同约定期间内去世就能够得到赔偿。

21、如果到期后仍然生存,那么就会得到生存保险金。

22、另外,交的部分会建立个人账户,这部分钱会被保险公司用于经营分红,随着时间的增长个人账户里的钱就会越积越多,最后出现十年58000元的情况。多出来的钱用在哪儿了呢?主要适用于上述的两种保险。

23、其实说简单点,大家可能明白。我们约定十年的保险期,十年内如果去世,保险公司给我们10万元。这是一份保险,应该交钱对不对?如果是纯粹的消费型保险,保险公司估计你这个年龄段十年内去世的概率是20%,如果我们跟买东西一样直接买足保险费的话。保险公司收你2万元,这样才不会亏本。如果十年内你不去世,什么钱都不会给你,这就叫保险。

24、另一份生存保障金保险。如果十年后你还活着,那么我怎么给你钱呢?收到2万元,已经被消费了。或者说有五个参保人参保,有一个人去世,把钱赔光了。

25、那怎么办?收保费的时候多收一些。比如每个人收你4万元,十年后你还活着,给你2万元。

26、这就是问题所说的,为什么交了十年6115元,十年后只有58000的情况。只不过上述两种假设,我没有计算利息。如果计算上利息会非常复杂,特别是再加上分期利息计算。

27、如果我们纯粹是理财怎么办?如果我们存银行十年,每年存1万元的话,保证每年利息是5%,十年之后我们刚存上1万元,实际上累积本息额度就能够达到12.5779万元。如果是第十年年底,本息余额是13.2万元,这是年金计算。

28、如果是6115元,本息余额应该是8万元左右,能够返还58000元,说明过去我们的消费的保险价值22000元左右。

29、现实生活中没有保险推销员会把这些各种保险给你分开计算的。总是一锅煮,最终告诉你,交了保险还有保障,不亏本,特别是通过一些复利计算,看着数据是很好看。实际上不花钱,哪来的保障呢?

30、如果我们买保险纯粹是为了养老,那么不如自己去理财。如果我们担心出意外,想给家人留一部分钱钱财,保障他们的生活,那么就直接买消费型保险吧,那样还非常明白。

31、麻烦你,是太平保险,不是太平洋,你知不知道你这样乱写影响扩大了公司可以起诉你。

32、为何国人对传播负能量如此热衷呢?越是这样传播越是对不清楚事件的人认为保险是骗子,最后吃亏的反而是那些没有买保险的人群。

33、即使是花了6万,分红时只有5万8保险那也没错(事件并非如此),要不你就认为银保监会联合商业保险诈骗投保人了,因为保险产品都要经过银保监会审核,特别是销售广泛的人寿保险。如果连自己国家监管部门都不相信,那在这个国家还有什么值得你相信的?

34、保险保险,顾名思义,就是在遇到险情或事故时可以有一份保障。如果是投资理财的含义,那它还叫保险吗?因此,人们对保险的误解,往往是从保险等于理财开始的,最后将收益跑不赢中低风险理财产品收益从而认为是骗子。而与此同时,不明不白的人看到此类事件就一味的吐槽不断地产生负能量。

35、该事件中,首先投保人对保险有误解,才会以致第三方代销机构有机可乘,在销售的过程中存在欺骗行为,而产品本身是没有问题的,要相信国家监管部门。

36、该事件是第三方销售机构的保险业务员以10万保费设计收益演示表,而投保人实际交的保费是5万(期交将近6万)。其次,5万8仅是没到期的现金价值,到期可领6万9,并不会低于保费。而在销售的时候第三方销售机构的保险业务员以10万的保险进行演算,以致投保人认为交6万(期交)到时可以领到十几万,所以买了该保险。具体情况不能听一面之词,可能业务员业务不熟练,可能有意误导,也可能告诉过投保人以10万保费演算,只是投保人误认为或者听错听漏等。

37、所以,我们应当少传播负能量,不要让“保险=理财”,让保险回归正途,让有需要人得到保障。

38、如果投保人没有将保险理解成理财,那么投保人肯定不会购买,哪怕保险业务员吹得天花乱坠。在这里可以准确的告诉大家,不管任何时候,以及以什么方法计算,只要存在人身保障部分的人寿保险,相对所交保费的收益率是不可能高过投资中低风险理财产品的,即在当下是不可能高过5%上下的收益率的。

39、因为与理财相挂钩的人寿保险,本质是将保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保障金,即被保人不发生事故该钱给保险公司,如同纯保障的意外险或车险等;另外一部分为现金价值,即该部分的资金进入保险自营业务进行市场投资,将收益进行分红或派发年金。

40、也就是说,一部分保费会消失,另外一部分保费才会增值,以致相对于保费收益是永远低于中低风险理财产品。所以购买保险,千万别将保险同意投资理财,保额越高保障金支出越多,相应的现金价值部分就较少,有些产品到期的本息它是可能低于所交保费的,比如根据投保人的需求加入很多的附加险。

41、太平洋就是个骗子公司,我也被骗了几千元

42、中国的保险都是骗人的。所以不要买。

43、先说一点,太平洋保险说这个锅我可不背,这件事是太平保险,而不是太平洋保险,虽然只差一个字,两家确实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企业,一个是总部在大陆的企业(太平洋保险);另一个则是总部在香港的企业(太平保险)。

44、事件真实情况

45、这个是河南广播电视台报道的案件(目前视频已经被下架了),内容是河南的李先生的母亲购买了中国太平的一款保险,每年缴纳6115元人民币,连缴十年。十年过后开始分红利,当时的销售人员是说十年后可以领到累计12万元左右的资金的,可是当真正的十年过去之后,到保险公司要领钱时,保险公司却说这份保险的现金价值只有58000元。

46、不说这十年了的利息了,就是本金都交了6万元多,结果就只能拿回58000元,当时把李先生气得直接说出了是俺妈养保险公司还是保险公司来养俺妈的话。

47、这个分红金额就竟是如何结算的,为何算出来连本钱都拿不回来呢?记者让工作人员现场按计划书核算了这个收益,但是算出来的价格却是6万9千多(这个金额差不多,分红型保险,一般本金无虞,但是收益极低,预期收益率都是骗人的,最终都会说分红本来就是不固定的来搪塞客户),工作人员也肯定的告诉大家,购买这个保险,肯定是不会让投保人本钱都那不回去的。那么为何前后算出的收益金额差那么大呢?

48、最后的调查结果是:当初的保险工作人员(按保险公司的说法,是第三方代理公司的人员,不是他们企业自己的员工,至于真实性我们就不知道了),用一份10万金额的保险,当做5万的来给李先生的母亲讲解收益,并且后期计算收益时,是以5万的额度,计算的10万的收益,所以最后才会算出10几万的收益来。当初就是因为这样的误导,让李先生的母亲决定购买了这个养老保险。

49、其实本来保险公司是不打算给12万元的,连利益演示表不是保险合同的一部分都说出来了,但是在记者的帮助下,最终的结果,保险公司根据这份说明书上的承诺,来兑现客户12万多的额资金,保险公司表示他们后续会对当时的第三方公司追责(至于到底有没有这个第三方就不知道了,因为通篇采访,保险公司都没说出这个第三方是谁)。

50、保险之殇

51、说实话,保险这个产品本质上是好的,它在国外也很流行,但是为何在国内保险却令人大大的憎恶呢?这一方面是国内的保险合同上处处是坑,一不注意,就掉坑里去了,购买容易索赔难;另一方面则是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不少人员为了业绩,在销售时往往不揭示风险点或者关键点,甚至以欺骗的手段来忽悠客户。这就是保险在国内被广为逅病的原因所在。一手好好的牌,硬是打成烂牌,虽然各处坑,可以减少理赔额度,但是当失去社会公信力,没人愿意购买时,失去的基数才是保险公司的末日之殇,可惜,目前的保险公司更注重的是眼前的利益,而不是长远的利益。

52、总结

53、说实话,李先生这次要不是河南广播电视台的帮忙,最终能拿回69500元已经是不错的选择了,更别说要到最终的12万元。故而买保险,还是要慎重阅读所有条款及说明,不然掉到坑里后,不是每个人都有电视台帮忙讨要的。

54、太平洋保险公司和太平保险公司不是一家的保险公司,同宗不同门。你说的是太平保险公司,差一个字相差十万八千多里,不要搞错了。

55、建议你可以打电话12378咨询一下,或许会给你一个合理的解释和说法。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