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动态频道 > 滚动动态 >

宝宝突然大口吐奶怎么办

导读 1宝宝吐奶是怎么回事判断是吐奶OR溢奶?这两者的共同点都是有奶水吐出,但两者又是不一样的。溢奶是指食道或胃之内的容物不由自主地被逆流到

1宝宝吐奶是怎么回事

判断是吐奶OR溢奶?

这两者的共同点都是有奶水吐出,但两者又是不一样的。

溢奶是指食道或胃之内的容物不由自主地被逆流到口腔外的情况,可能只是小宝宝打了一个嗝,从而致使少量奶液从嘴角溢出而已,溢奶量较少。

而吐奶则是,宝宝喝完奶水一段时间后,胃部出现反复收缩,进而从嘴巴喷出如小喷泉似的奶水。

吐奶的量较多,可发生在喂奶后不久,或半小时以后,吐奶前孩子有张口伸脖、痛苦难受的表情。

一般来说,轻微吐奶和溢奶,随着宝宝逐渐长大,将会有明显改善。

判断为生理性吐奶OR病理性吐奶?

生理性吐奶通常通常发生在宝宝前4个月,特别是在新生儿阶段,是属于婴儿阶段的正常现象。

一般情况是吃完后吐出来少量奶液,或者打了个嗝带出来一口奶,奶状为原状液体,一般量不多,表现为溢出或轻吐,而且吐完后没有痛苦表情,还是活蹦乱跳开开心心的。

病理性吐奶则有可能会发生在任何月龄的宝宝身上,也有可能出现在患某种疾病的宝宝身上。

吐奶时呈喷射状,一般要把胃里的奶吐光,还会吐出胃液。

如果是喂奶间隔很长时间了,会吐出来带奶块、有酸味的半消化奶液,而且往往身体上还有其他不适,比如说感冒、咳嗽等。

2宝宝突然大口吐奶怎么办

(1)妈妈母乳喂养要注意姿势。用奶瓶喂奶时,要注意橡皮奶头扎眼不要过大,防止宝宝吸奶过急、过冲。

(2)喂奶次数不宜过多,每次喂奶量不宜过大。

(3)喂奶前不要让宝宝过于哭闹。

(4)喂奶时要使奶瓶中的奶水充满奶头,这样可以防止宝宝胃内吸入过多的空气而导致吐奶。

(5)喂奶后不要过早的翻动宝宝,最好把宝宝竖起来,轻轻拍打背部,使其打出几个饱嗝后,再放回床上,这样宝宝就不容易发生吐奶现象了。

(6)容易吐奶的宝宝,在喂奶后,最好将他的床头抬高一点,头侧位睡,防止吐奶时发生窒息或引起吸入性肺炎。

以上为宝宝生理性吐奶,不需要特殊治疗,爸妈只需要合理喂养和加强护理,随着宝宝月龄的增长和胃肠功能逐渐完善,就会慢慢好转。

病理性吐奶:如果宝宝吐奶量较多,甚至呈喷射状吐奶,或者除吐奶外还伴有其他异常的症状体征,这表明宝宝是因为生病而引起的吐奶,属于病理性吐奶,爸妈应该及早带宝宝去医院就诊。

如果你家的宝宝也经常吐奶,作为父母的要仔细观察宝宝是属于生理性吐奶还是病理性吐奶,生理性吐奶是属于正常的现象,解决的方法也比较简单,只需把宝宝竖起来轻轻拍打后背。

不过病理性吐奶就要去医院就诊了,所以父母们要学会区分宝宝吐奶是属于哪一类。

3怎么防止新生儿吐奶

新生儿吐奶是比较正常的现象,如果想要防止新生儿吐奶,妈妈们可以注意以下几点:喂奶的时候要注意,先换尿布后喂奶。如果宝宝在喝完奶后你再将他翻来抱去,想不吐奶都难。同样,按摩、抚触、洗澡等都应安排在喂奶前,以防喂奶后过多翻动引起宝贝溢奶。

宝宝在吃奶的时候,不要让他吃得太急,期间可以拍一次嗝,喂奶完后不要马上把宝宝放在床上,而应该将宝宝竖直抱起,让他趴在妈妈肩头,妈妈同时用手轻拍宝贝背部,让那些随吸吮而吞入的空气排出。另外,喂奶的时间间隔也要注意,一般隔三个小时喂一次奶比较合理,如果喂奶过于频繁的话宝宝还没消化就会容易吐奶。

在宝宝吃奶的时候妈妈要注意将整个乳头和大部分乳晕都塞入宝贝的口中,而不是仅仅将乳头塞入,否则宝贝吃奶时容易吸入空气。奶嘴的选择也很重要,不能嘴孔过小,也不要过大,要适合宝宝。

奶瓶要和宝宝的嘴呈45度,这样空气不容易进入宝宝体内。

4婴儿什么时候才有听力

1、婴儿在妈妈体内的时候听力已经开始形成,出后就能分辨不同的音色音调;

2、婴儿8~12周,听见轻柔的旋律时能停止不安的动作和哭叫;

3、8~20周,微笑、呱呱声都是婴儿的声音,他们会对这些兴奋或熟悉的声音产生反应,并转头寻找声音;

4、婴儿8~12个月,就能学着发出听到的声音,并且能够随着节奏鲜明的音乐自发地手舞足蹈;

5、10~12个月,婴儿还能用不同方式敲打、摇动物体,喜欢模仿听到的各种声音;

6、婴儿1~2岁,明白“不”、“再见”、“谢谢”等简单词汇,并且会有意识地叫“爸爸”、“妈妈”;

7、到婴儿成长到18~24个月时,儿歌或者有声故事就会成为他们的最爱,不但会跟着唱,还会会说简单句子;

8、2~3岁的婴儿,语音语调有起伏的故事会对特别有吸引力,他会开始表现出对某些音乐的爱好并尝试随音乐跳舞;

9、婴儿成长到3岁以后,会用打击乐器表现乐曲的节奏,会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5宝宝学步阶段妈妈如何保护

安全学步三步走

宝宝学步需经过三个阶段,妈妈如何做好保护?

摇晃期

起初学步,宝宝总会摇摇晃晃的,妈妈对宝宝的正确保护和鼓励是最关键的。

最好的保护是站在宝宝身后,扶住他的掖下随着他走。千万不可牵拉宝宝,牵拉宝宝容易使宝宝脱臼。

扶物行走期

宝宝慢慢找到了走的“感觉”,两条小腿儿开始用力抬高,向前迈步而不是蹭步。

宝宝能这样走的时候,你可以让宝宝练着扶着床,墙这些坚实的物品学走,建议不要让他扶着不稳当,有轮子的物品,小宝宝重心不稳,容易摔跤。

独立行走期

宝宝开始下意识地挣脱妈妈,自己独自摇晃着走了。这时,爸爸妈妈的鼓励最为重要。

同时,还要保障宝宝的安全,宝宝学会走后,很多危险地方都能够得着,爸爸妈妈一起要把家中物品放好,以免发生危险。

容易“帮倒忙的”辅助工具——学步车

案例——过早用学步车 孩子长罗圈腿

妞妞7个多月大时,就已经坐得很稳了,还经常自己尝试着站立起来。

为了让妞妞尽快学会走路,而不总是爬来爬去,妞妞妈特地为妞妞选购了一辆漂亮的学步车。

一坐上学步车,妞妞就在车内独自玩。

让妞妞妈百思不解的是,整天呆在学步车里的妞妞,学会走路却比别人家的孩子晚,而且孩子2岁时走路还不稳。

到医院一检查,医生居然说妞妞有轻微的“O”型腿,这很可能跟过早使用学步车有关,这让妞妞妈后悔不已。

学步车是建议少用的,而在现代家庭,更多爸爸妈妈会把学步车作为宝宝的玩具,那么学步车的使用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两大原则:

1、不宜过早使用学步车

行走是负重运动,当关节肌肉还未达到负重要求时,学步就会影响孩子下肢的发育。

而为了安全起见,学步车的坐垫往往较高,小孩只能用脚尖触地滑行,所以前行时,基本是用脚尖用力,这就容易使足关节变形,脚后跟外翻,导致扁平足。

另外,由于婴儿骨骼中含钙少,骨骼较软,因此过早过多使用学步车,容易出现“X”或“O”型腿。

骨骼过早负重,过早地刺激骨垢,还可能影响小孩今后的长高。

易致感统失调,损害平衡能力。

2、每天用学步车不超1小时

9个月以上的小孩可以用学步车,但是每次时间不宜过长,应控制在十几分钟之内,每天总的时间不能超过1个小时。

四大注意事项

一、 学步车自身要安全

1、 宝宝双手能触摸到的地方必须保持干净,防止“病从口入”;

2、 使用前,要确保学步车的各部位要坚牢,以防在碰撞过程中发生车体损坏、车轮脱落等事故;

3、 高度要适中;

4、 车轮不要过滑。

二、 环境要安全

1、 要为宝宝创造一个练习走路的空间,这一空间与宝宝不应该去的地方应有一障碍物阻挡。

2、 地面不要过滑,不要有坡度。

因为宝宝的腿已很有劲,速度一快,学行车碰到物体上,有可能翻车,会伤着宝宝。

3、 要把有潜在危险的东西拿开,避免学步空间内家具凹进凸出。

宝宝手能够到的小物品要拿走,以防宝宝将异物放入嘴里。

三、自身注意的问题

1、 不要把学步车当成宝宝的“临时保姆”,在宝宝学步期间家长切不可掉以轻心,要随时保护。

2、 宝宝的穿着不宜过多。

3、 宝宝排尿后再练习,可撤掉尿布,减轻下身负担。

4、 不能让宝宝扶着学步车学习行走。

学步车有轮子,不稳当,宝宝的手脚协调能力还不强,扶着不稳当的物体学步容易摔跤。

最后说明一点,佝偻病患儿、过胖儿、低体重儿不要急于学步,如果需要用学步车,时间宜适当缩短。

四、选购学步车注意事项

学步车本身的结构关系到宝宝使用时的安全性,选购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1) 学步车的重心要低才不容易翻车。

2) 结构要稳固牢靠,设计合理。

3) 可折叠式的设计,虽然携带方便,但容易发生螺丝脱落,进而会有夹住婴儿的意外发生。

4) 婴儿可触及的部分,不可以有未修的尖锐突起。

5) 轮外线至底盘间隙不大于12毫米,避免婴儿手脚被间隙夹住。

6) 坐垫伸腿开口处应小于婴儿的头围。

家长可将坐椅调到各种使用高度,再上下左右摇摆,检查坐椅在各种高度下是否牢固,车轮滑行是否顺畅。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