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修完毕 过5个月时间的通风放味处理 几月后甲醛含量变高
苯系物等物质主要来自于油漆、涂料,也是室内装修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对此,张寅平指出,由于油漆、涂料主要存在于建材的表面,持续存在的时间比甲醛要短,一般装修后经过几个月时间的通风放置处理,含量就可以达到国家要求的标准之内了。
近日,有网友反应,2016年10月17日自家的两居室装修完毕,经过5个月时间的通风放味处理,于2017年3月17日入住,入住时自测室内甲醛含量为0.08毫克/平方米,低于国标标准0.1毫克/平方米。但是,当该网友于7月份再次检测时,室内各房间的甲醛含量竟增至0.11-0.23毫克/平方米,甲醛怎么“死灰复燃”了?
随着夏季的到来,气温升高,空气湿度增大,空调使用频率增高导致门窗密闭的时间延长,室内装修污染进入了高发期。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全球近半数人处于室内空气污染中,该组织已将室内空气污染列为人类健康十大威胁之一。
人们谈甲醛色变,室内的甲醛从何处来?甲醛是否致病?通风放味就安全了吗?甲醛为什么会“死灰复燃”?该如何降低室内装修污染?针对上述问题,新华网专访了北京市室内空气质量重点实验室主任、清华大学建筑环境检测中心主任张寅平。
“长时间、低浓度的甲醛暴露可能导致病态建筑综合征”
“在常温下,甲醛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苯通常状态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人们在装修污染较重的房间内能感觉到的刺鼻刺眼的气体,就是甲醛。”张寅平说。
据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室内环境与健康分会、清华大学建筑环境检测中心于2016年3月发布的《中国九城市室内空气质量抽样调研报告》显示,九城市抽检样本的室内空气中甲醛的超标率达到46.2%。
张寅平介绍,装修污染会散发出很多挥发性化合物,其中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大的就是甲醛,长时间、低浓度的甲醛暴露会导致病态建筑综合征,令人感觉到呼吸道刺激、流泪流鼻涕、头晕乏力等,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将甲醛和苯列为致癌物。
“通风散味几个月甲醛就能挥发掉的期望不现实”
新房装修后以甲醛为代表的室内空气污染不容忽视,但装修后一段时间的老屋是否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为什么夏季人们会感受到甲醛的“死灰复燃”?
张寅平解释,甲醛主要来自于复合木建材内的胶。人造板材是由很多木纤维、木屑粘合而成的,我国通常采用的粘合用胶是尿醛素脂胶,它由尿素和甲醛复合而成,而且甲醛的摩尔比略大于尿素,所以使用后空气中会出现游离态的甲醛,散发出来会污染室内空气。
这些胶一般用在人造板材较深的地方,且甲醛挥发的速度缓慢,“事实并不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样,装修完开窗通风几个月,甲醛就消散干净了。无论是研究还是生活经验都表明,经过十几年后,甲醛仍然不能挥发殆尽的情况非常普遍。所以,指望开窗通风几个月就把甲醛散发干净的想法是不现实的。”他说。
针对季节和天气特点,张寅平还表示,甲醛的散发速率与温度、湿度和室内空气流通情况密切相关。温度高时,甲醛散发速率就高,加之夏季门窗紧闭,更容易导致室内甲醛浓度升高,这就是夏季人们感受到甲醛“死灰复燃”的主要原因之一。
“零甲醛”建材靠谱吗?
曾有商家在广告中宣传,采用环保材料,达到健康安全标准。有些商家为迎合消费者心理,甚至号称“零甲醛”……
对此张寅平认为,人造板材是室内装修常用的建材,假如装修材料质量不高,且用量较多,那么就存在室内甲醛超标的可能性。
“理论上讲,零甲醛的材料是有的,但是消费者不能只看商家的广告,更需要注意是否有具检测资质的权威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而且,此类检测报告不能针对某商家的各种产品通用,比如,某批次某产品甲醛不超标,并不意味着该商家其他批次的其他产品甲醛同样不超标。”张寅平提醒广大消费者。
“处理甲醛需要对症下药”
以甲醛为代表的装修污染会危害人体健康,不过,人们也不必谈甲醛色变,用科学的方法去了解家中的甲醛含量以及室内空气质量,有助于更好地解决问题。专家指出,普通家庭可以采取一些有效措施降低室内装修污染。
张寅平建议,首先,在装修前要注意选材,并且不过度装修,对装修污染做好源头控制。
其次,假设装修污染已经造成了,并且明确知晓是哪个建材造成的,建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严重的污染物进行更换。此外,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开窗通风。
第三,开窗通风是去除室内空气污染的有效办法。但考虑到具体情况,比如风沙较大、室外重污染天气频发,夏季高温酷暑等都做不到长时间开窗,很多塔楼建筑通风条件不佳,不少房屋储藏室等没有设计通风口,针对这些通风条件受限的情况,可以采用“对症下药”的空气净化器。他指出,空气净化器的种类很多,功能各有不同,有的是针对颗粒物的、有的是针对苯系物的、有的是针对甲醛的,室内装修污染是哪种,消费者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具有相应净化功能的空气净化器。
很多家庭还会在装修后使用碳包净化空气,张寅平指出,如果仅仅是活性炭,处理甲醛的能力并不强。
事实上,我国出现室内空气质量、尤其是装修污染的问题,已经有二十年左右的时间了。政府、学界对这一问题越来越重视,媒体和普通消费者对此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张寅平称,我国2002年颁布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83-2002),后续的权威标准和各项政策也在不断更新和出台。一方面,这些标准在量上不断增多;另一方面,在质上也不断提高。目前,我国正加紧制定“健康建筑标准”,未来将给建筑贴牌,其中空气质量就是衡量建筑健康等级的重要指标之一。
“室内空气污染的问题尚未完全解决,仍然任重道远,需要技术部门、管理部门、生产部门等协同努力,消费者的认知水平也需要不断提高,只有通过全方位的努力,才能使我国针对室内空气污染的治理水平得到完善和提高。”张寅平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