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痰转白痰是什么原因(绿痰)
大家好,今天小六子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绿痰转白痰是什么原因,绿痰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绿脓杆菌(又称铜绿假单孢菌)肺炎是医院内肺炎中较为常见的一种。
2、由于绿脓杆菌极易产生获得性耐药,加上它不易被呼吸道防御机制杀灭,所以使得绿脓杆菌肺炎的治疗仍很困难, 绿脓杆菌在医院环境中广泛分布,常见于医务人员的手、病室空气中、医疗器械,特别是吸氧管、湿化器、气管插管、呼吸机活瓣与管道。
3、当患者吸入菌量大、细菌毒力高时,逾越了局部和全身防御机制,则可引起绿脓杆菌肺炎。
4、对于原有心、肺疾病、年老体弱或长期使用多种抗生素、皮质激素、抗肿瘤药物治疗的免疫功能受损患者,则更容易发生绿脓杆菌肺炎。
5、 绿脓杆菌外膜脂多糖层与磷脂层之间,鲍林蛋白形成的孔道比一般革兰阴性杆菌的孔道小,多种抗革兰阴性杆菌抗生素难以通过,使绿脓杆菌具有对多种抗生素天然耐药的特性。
6、慢性难治性肺部感染与气道内细菌生物被膜(biofilm)的形成有关,一些绿脓杆菌的生物被膜主要由糖醛酸和碳水化合物所组成,形成所谓胞外粘液多糖(MEP),MEP是绿脓杆菌的重要致病因子,它在细菌表面形成的物理性屏障,减低了抗生素的渗透性,致细菌周围药物浓度较低,达不到有效杀菌浓度,却有利于细菌启动β内酰胺酶等的表达及诱发耐药突变。
7、 由于绿脓杆菌的细胞壁结构特殊,且在抗生素的作用下易产生染色体诱导酶,水解β内酰胺类抗生素,因此在治疗绿脓杆菌肺炎时,应采用大剂量和联合用药的方案。
8、疗程适当要长,以全身静脉给药为主。
9、 根据细菌药物敏感试验来选用高度敏感的抗生素是治疗成败的关键。
10、经常监测本地区、本单位绿脓杆菌的耐药率和耐药趋势,是指导临床医师正确选用抗生素的重要依据。
11、目前对绿脓杆菌有效的抗生素有三类: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及氟喹诺酮类。
12、β内酰氨类中抗绿脓杆菌活性较高的有亚胺倍南、头孢他啶、哌拉西林以及单环类的氨曲南,其它尚有头孢哌酮、头孢噻肟等。
13、还有加β内酰氨酶抑制剂的羟氨苄青霉素加克拉维酸(安灭菌)、替卡西林加克拉维酸(特美汀)、头孢哌酮加舒巴坦(舒普深)也有一定的效果。
14、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阿米卡星和妥布霉素对绿脓杆菌有较好效果。
15、氟喹诺酮类中环丙沙星及氧氟沙星对绿脓杆菌有一定抗菌活性。
16、在开发的抗绿脓杆菌新药中值得注意的是头孢菌素类新品种cefclidin(CFCL, E1040),CFCL通过阻止细胞壁合成而起杀菌作用,对细胞壁穿透性强。
17、对各种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体内分布广,不良反应少。
18、该药临床用于治疗各类感染取得了良好疗效,尤其在抗绿脓杆菌感染中作用重大,认为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19、 在治疗绿脓杆菌肺炎时应根据不同对象、不同病情,结合国情选用以上抗生素。
20、据报道对β内酰胺类和氨基糖苷两类药物有交叉耐药的菌株仅占1.3%,故经验性治疗多数主张以该两类药联合治疗为佳。
21、当病情较轻时,可用哌拉西林或环丙沙星加妥布霉素;中度以上病情时,则可用三代头孢菌素加阿米卡星;严重时或伴有免疫功能受损者可用亚胺培南加阿米卡星。
22、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具有相当肾毒性和耳毒性,故对老年人或多少已有一定肾功能受损者,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它们的使用。
23、必需使用时应减量并密切观察肾功能变化,一旦出现肾脏受损加重应即停用。
24、除了全身联合应用抗生素外,有些单位开展了用抗生素(如阿米卡星或头孢他啶)经纤支镜作反复支气管肺泡灌洗或经雾化器吸入方法治疗绿脓杆菌肺炎,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25、 辅助疗法中以绿脓杆菌噬菌体治疗较为突出。
26、噬菌体是一种细菌病毒,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它能在菌细胞内繁殖,最终将菌细胞裂解。
27、用噬菌体雾化吸入治疗绿脓杆菌呼吸道感染已积累了一定临床经验,作为一种生态制剂大有前途。
28、 在积极应用药物治疗绿脓杆菌肺炎的同时,还应采取措施改善呼吸道分泌物的引流,重视患者基础疾病的治疗。
29、并应重视支持治疗和重建免疫机制,尽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30、这些对提高绿脓杆菌肺炎的治愈率将起重要作用。
本文分享完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