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桑干古诗(渡桑干)
大家好,今天小六子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渡桑干古诗,渡桑干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此诗归于贾岛是错的,应是刘皂。
2、鉴赏中有详细说明。
3、 旅次朔方 刘皂 客舍并州已十霜, 归心日夜忆咸阳。
4、 无端更渡桑乾水, 却望并州是故乡。
5、 在许多诗集中,这首诗都归在贾岛名下,其实是错误的。
6、因为贾岛是范阳(今北京市大兴县)人,不是咸阳(今陕西省咸阳市)人,而在贾岛自己的作品以及有关这位诗人生平的文献中,从无他在并州作客十年的记载。
7、又此诗风格沉郁,与贾诗之以清奇僻苦见长者很不相类。
8、《元和御览诗集》认为它出于贞元间诗人刘皂之手。
9、虽然今天对刘皂的生平也不详知,但元和与贞元时代相接,《元和御览诗集》的记载应当是可信的。
10、因此,我们定其为刘作。
11、 此诗题目,或作《渡桑乾》,或作《旅次朔方》。
12、前者无须说明,后者却要解释一下。
13、朔方始见《尚书·尧典》,即北方。
14、但同时又是一个地名,始见《诗经·小雅·出车》。
15、西汉置朔方刺史部(当今内蒙古自治区及陕西省的一部分,所辖有朔方郡),与并州刺史部(当今山西省)相邻。
16、桑乾河并不流经朔方刺史部或朔方郡,所以和朔方之地无关。
17、并州在唐时是河东道,桑乾河由东北而西南,流经河东道北部,横贯蔚州北部,云、朔等州南部。
18、这些州,当今雁北地区。
19、由此可见,诗题朔方,乃系泛称,用法和曹植《送应氏》“我友之朔方,亲昵并集送”一样。
20、而刘皂客舍十年之并州,具体地说,乃是并州北部桑乾河以北之地。
21、 诗的前半写久客并州的思乡之情。
22、十年是一个很久的时间,十年积累起的乡愁,对于旅人来说,显然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23、所以每天每夜,无时无刻不想回去。
24、无名氏《杂诗》云:“浙江轻浪去悠悠,望海楼吹望海愁。
25、莫怪乡心随魄断,十年为客在他州。
26、”虽地理上有西北与东南之异,但情绪相同,可以互证。
27、后半写久客回乡的中途所感。
28、诗人由山西北部(并州、朔方)返回咸阳,取道桑乾流域。
29、无端,即没来由。
30、更渡,即再渡。
31、这“无端更渡”四字,乃是关键,要细细体会。
32、十年以前,初渡桑乾,远赴并州,是为的什么呢?诗中没有说。
33、而十年以后,更渡桑乾,回到家乡,又是为的什么呢?诗中说了,说是没来由,也就是自己也弄不清楚是怎么一回事。
34、果真如此吗?不过是极其含蓄地流露出当初为了博取功名,图谋出路,只好千里迢迢,跑到并州作客,而十年过去,一事无成,终于仍然不得不返回咸阳家乡这种极其抑郁难堪之情罢了。
35、但是,出乎诗人意外的是,过去只感到十年的怀乡之情,对于自己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而万万没有想到,由于在并州住了十年,在这久客之中,又不知不觉地对并州也同样有了感情。
36、事实上,它已经成为诗人心中第二故乡,所以当再渡桑乾,而回头望着东边愈去愈远的并州的时候,另外一种思乡情绪,即怀念并州的情绪,竟然出人意外地、强烈地涌上心头,从而形成了另外一个沉重的负担。
37、前一矛盾本来似乎是惟一的,而“无端更渡”以后,后一矛盾就突了出来。
38、这时,作者和读者才同样感到,“忆咸阳”不仅不是唯一的矛盾,而且“忆咸阳”和“望并州”在作者心里,究竟哪一边更有分量,也难于断言了。
39、以空间上的并州与咸阳,和时间上的过去与将来交织在一处,而又以现在桑乾河畔中途所感穿插其中,互相映衬,宛转关情。
40、每一个有久客还乡的生活经验的人,读到这首诗,请想一想吧,难道自己不曾有过这种非常微妙同时又非常真实的心情吗?。
本文分享完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