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动态频道 > 精选知识 >

陈沆读音(陈沆)

导读 大家好,今天小六子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陈沆读音,陈沆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

大家好,今天小六子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陈沆读音,陈沆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 试比较陈沆的《汝宁夜雪》和杜牧的《早雁》 《汝宁夜雪》 卷地风声到枕边,夜深寒逼汝南天。

2、 拥衾莫叹风尘苦,多少饥鸿雪里眠。

3、 《早雁》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4、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5、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6、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

7、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8、对于这两首诗的比较大概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我在这里只是略陈故陋。

9、¬ 首先从体裁上来讲 :虽两首诗均是古体诗,但陈诗是绝句,杜诗是七言律诗,格式不一。

10、¬ 其次从创作背景不同:汝宁夜雪系清代鄂东文化名人陈沆在道光年间任职途中所作,相对而言,现世安好,社会稳定,但诗人以忧国忧民之心来写实况,哀怜饥民。

11、唐代诗人杜牧所创《早雁》时,正值作者担任黄州刺使一职,在目睹了唐武宗时回鹘侵扰边境,受灾难民四处逃窜,¬朝廷智力微乎而无力挽救,作者发心中之慨,为百姓怜忧而登高一呼。

12、 从题材上讲 :两者都是托物言志的极具讽喻意义的反应现实的作品,都反应出贫民百姓的疾苦生活,传达出一种深切的同情和痛心疾首的情怀。

13、 从内容和情感上讲 :陈诗主要描写了夜宿汝宁深寒重风起,慨叹自己一路风尘奔波之苦时,犹记自己拥裘取暖之时,却有许多饥民受冻雪里。

14、杜诗主要是以雁喻人,暗喻了回鹘侵扰下的难民南迁,流离失所的场景,而统治者不知能否使难民像大雁一样,南迁北徙,再回故里。

15、两首诗都是据己所见所闻,抒发了对疾苦百姓的同情的忧国忧民情怀。

16、但杜诗感情更丰富,他不仅流露出了对百姓生存前途的担心,更对统治者的昏庸无能进行了讽刺和批评,“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两句对难民的生活出路提出了建议,关心黎民亲力亲为,不愧有誉“ 一腔衷肠寄黎元”。

17、与此同时,同作为朝廷官员的陈沆,在自己拥衾取暖和饥民冻死雪里的对比中是惭愧至极而又无可奈何的。

18、 从写作手法和表现方法上讲 :两首诗都是反映现实,批判现实的作品,但通篇却未着一字批评之意,均是借助意象传情达意,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运用极妙。

19、但在表现手法方面却又各有千秋;陈诗开篇两句写景营造出一种悲凉寒冷的气氛,第三句写实,描写眼之状,最后一句由己及人,展开联想,虚实相生并且最后两句自己拥衾,饥民受冻的冷暖对比,使人更觉寒冷,更觉不公。

20、最后一句“ 饥鸿”意象借喻为受苦百姓,全诗感情意境全出。

21、杜诗通过比兴的手法,通篇象征,用早雁象征着南迁难民,表面上看,句句写雁,通篇咏物,但实际是句句写人。

22、同时,杜诗也用到了虚实相生的手法通过南迁的难民的惨景来联想到明年南雁北徙时难民何处栖息的场景,内容充实,情感真切。

23、在情感基调上两首诗都运用了烘托渲染等手法营造出悲凉寒冷的氛围,更易表达感情,也使两位诗人的忧民形象跃然纸上。

24、 从语言风格来讲 :杜诗委婉含蓄,陈诗明白晓畅。

25、 从地域联系上讲:陈沆是黄州人士,而杜牧所作早雁时值出任黄州刺史。

26、这大概也是老师出题最原始的目的,毕竟黄冈自古多名人。

27、也许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水土成就一批人在这里也能合情合理。

28、 以上愚见,不足为虑,是为抛砖,以求引玉。

本文分享完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