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立之年是多少岁
大家好,小房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而立之年是多少岁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孔子在谈到自己精神修养发展过程时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2、三十而立。
3、四十不惑。
4、五十知天命。
5、六十耳顺。
6、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7、” 孔子在这里所说的“学”,不是我们现在说的学。
8、《论语》中孔子说:“志于道。
9、”又说:“朝闻道,夕死可矣。
10、”孔子的志于学,就是志于这个道。
11、我们现在所说的学,是指增加知识。
12、 孔子还说:“立于礼。
13、”又说:“不知礼,无以立也。
14、”所以孔子说他三十而立,是指他这个时候懂得了礼,言行都很得当。
15、 他说四十而不惑,是说他这个时候已经成为知者。
16、 孔子一生,到此为止,也许仅认识到道德价值。
17、但是到了五十、六十,他就认识了天命了,并且能够顺乎天命。
18、换句话说,他到这个时候也认识到超道德价值。
19、在这方面孔子很像苏格拉底。
20、苏格拉底觉得,他是受神的命令的指派,来唤醒希腊人。
21、孔子同样觉得,他接受了神的使命。
22、有个与孔子同时代的人说:“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23、”所以孔子在做他所做的事情的时候,深信他是在执行天的命令,受到天的支持;他所认识的价值也就高于道德价值。
24、 孔子到了七十就能从心所欲,而所做的一切似乎自然而然地正确。
25、他的行动用不着有意的指导。
26、他的行动用不着有意的努力。
27、这代表着圣人思想发展的最高阶段。
28、 应该如何学习? 孔子一生的主要事业是教育。
29、他从事教育近半个世纪,先后有弟子三千。
30、不少弟子学习以后,从事政治活动和教育活动,成为有政绩、有名望的人。
31、孔子的教育事业,对于打破贵族垄断文化教育和贵族世袭官职的局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32、 孔子以“学而知之者”为教育对象,他虽然承认有“生而知之者”,而且认为“上智”和“下愚”是不能够改变的,但孔子一生的教育活动并不是以“生而知之者”为出发点的,而是把它作为不必讨论的问题悬置起来。
33、他从来没有具体指出过哪个人是“生而知之者”,也不承认自己是“生而知之者”。
34、相反,他明确地说自己不是“生而知之者”,他把注意力放在后天孜孜不倦的学习上。
35、 在教学内容方面,孔子以《诗》、《书》、《礼》、《乐》为教材。
36、他说,学诗能使人振奋,学礼能使人在社会上站得住脚,学乐能使人的学问得以完成。
37、《论语》中又说“子以四教:文、行、忠、新”,即以四项科目教育学生:历代文献、社会经验、对待别人的“忠”、与人交往的“信”。
38、可以看出,孔子教学内容主要限于政治和伦理,也就是所谓“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的“上”所包含的基本内容。
39、 孔子提倡勤奋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
40、他自称“好古敏学”,曾经说自己是一个“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人。
41、他的学生冉求以“力不足”为理由,不愿学习,他批评说,所谓“力不足”,是走路到半路走不动了,你现在还没有起步就喊“力不足”,这是画地自限,不愿努力。
42、相反,他反复称赞箪食瓢饮,坚持学习而不改其乐的颜回。
43、孔子不仅提倡向书本学习,也提倡向周围的人包括比自己地位低的人学习。
44、他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45、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6、”他提倡不耻下问。
47、一些浅薄的人看到他这样,以为素称知礼的孔子原来什么也不懂,孔子却认为虚心向别人学习的态度本身就是知礼。
48、 孔子还根据长期教学的经验总结出许多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49、他说的“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等都成为学习的格言。
50、而最有意义的是他提倡学与思的结合,“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是他的名言。
51、另外,还有“举一反三”、“闻一知十”。
52、孔子还用譬喻法来阐述学与思的结合。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