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打击楼市投机这个问题上 为什么这么多城市都保持步调一致
楼市的风向,越来越紧了。
12月15日,据澎湃新闻援引机构统计数据,过去一段时间,常州、沈阳、杭州、东莞、无锡、深圳、南京、宁波、大连、成都、马鞍山、十堰、唐山、银川、西安、徐州、绍兴、丽水、衢州、台州、海盐县、黄石共22城发布了有关规范房地产市场发展的限售、限购政策,并提高贷款和房产转卖门槛,防范市场过热,进一步深入打击投资需求。
各个城市出手的次数很密集,而且绝大部分都是房价上涨的热点城市,每个地方,出手都很果断。
在打击楼市投机这个问题上,为什么这么多城市都保持“步调一致”?
这还要从住建部发出的一个“号召”说起。
前段时间,住建部的《建设工作简报》第79期,刊载了一篇题为《长沙落实主体责任稳妥实施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的文章,对长沙在房地产市场调控方面的经验给予充分肯定并向全国推广。
为什么是长沙?这个“号召”,又彰显了什么信号?
先来聊聊长沙的特殊性。
2017年下半年至2018年上半年,长沙频频出现抢房潮,当地一些热门楼盘的茶水费被炒至10万元以上,很多投机客把长沙当成中部省会城市的洼地,蜂拥而至,控房价的形势很严峻。
随后,当地发布了全国最严的调控政策,市区全域限购,落户满1年,连续缴纳两年社保才能买房,企业禁止购房,买房后限售4年,前提还是要取得不动产权证书才行。
到了2019年3月,全国掀起了楼市“减税降费”风潮,长沙反而逆势加码,二套房加征4%的契税。
这样的措施,无愧“硬核”调控的称号,直接让炒房客败北,至今长沙新房均价连1万块都不到,房价收入比保持在6.4左右,为全国35个主要城市最低。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住建部的这个“号召”,颇具信号意义,某种程度上,相当于掀起了全国“反炒房”的大幕。
除了限购、限贷、限售之外,还有最近密集出现的购房资金监管政策。
什么叫购房资金监管?
简单来说,住建局给房企规定一个监管额度,从盖房子开始,主体、封顶、装修、交付每个过程,资产账户中剩下的钱,都要达到规定额度的下限,不能拿去挪用。
11月初,昆明加强对主城中心区办理商品房预售许可项目的资金监管,同时,预售资金应当全部存入专用账户,按照专款专用原则,实行分阶段、按比例动态监管,监管资金额度为项目预售总额的30%。
11月底,江西住建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工作的通知》,提出全省市、县城市经批准预售的商品房建设项目预售资金,应列入监管范围。
12月初,成都发布《商品房预售款监管办法》,商品房预售款将全部直接存入监管账户,开发企业不得以其他任何形式违规收取购房款。
山东枣庄、浙江、河北秦皇岛、宁夏银川、四川泸州、浙江嘉兴、河北石家庄、福建福州等地都发布了相关政策,加强预售资金的监管,据澎湃新闻统计,目前已有至少26个城市加入到了购房资金监管的行列。
从时间线来看,这些政策的发布节点,恰恰就是住建部号召其他城市“学长沙”这个阶段,这肯定不是巧合。
预售资金监管,是“反炒房”的关键措施。
平时我们理解的调控,都是从需求端开展,限购、限贷、限售,压制住房产的流动性,从而达到平抑房价的目的。
而预售资金监管,是从源头控制高杠杆开发商的无序扩张,遏制地王频出、地价炒作的风气,既能杜绝楼盘烂尾,还能让房企“冷静下来”,使开发商不敢随便重金拿地盖房,与此同时,增加住宅用地的供给量,双管齐下,房价自然没了大涨的基础。
但这只是前奏,暴风雨还在后面:比如房产税。
要知道,在一个价格时刻波动的市场中,对调控即将落地的恐惧“预期”,才是压制房价的“法宝”。
以明星城市深圳为例,在“715”最严限购后,最近因为某网红盘冻结资金300多亿,代持购房、众筹购房的乱象滋生,引来了央媒新华社的“硬核”批评,甚至提及了要动用“房地产税”。
这篇评论文章的原话是:更多地关注住房流向,加强对持有环节的调控,让税收杠杆发挥更大作用。建立科学合理的房地产税制度,通过市场化手段抑制投资投机行为,或许能收釜底抽薪之效。
住房持有环节征税,也就是我们平时一直在谈,但迟迟无法落地的“房产税”。
此言一出,整个市场都噤若寒蝉,众筹打新房、高杠杆买房、代持、业主串通涨价等现象基本消失。
现在没有落地,不代表将来不会落地,听话要听音,在住建部发出号召,几十个城市响应之后,加上央媒提及的房产税预期,我们可以肯定的说:2021年房价大涨的可能性,几乎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