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动态频道 > 高端访谈 >

深圳已经开启了新一轮人才政策的迭代与升级

导读 近日,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大学、鹏城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中文大学(深圳)、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哈尔滨工业大学(

近日,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大学、鹏城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中文大学(深圳)、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7家用人单位对外发布首批“特聘岗位”申报指南。

深圳已经开启了新一轮人才政策的迭代与升级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7家用人单位均将特聘岗位分为了ABC三个档,各自对不同类别岗位的要求表述有所不同,但大体而言,A档基本要求聘用对象处于本领域、本专业世界一流或国内顶尖水平,包括两院院士、发达国家院士、国内外知名学者等;C档则要求聘用对象在本领域、本专业有一定影响力。

深圳市人才工作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以往引进高精尖缺人才实行全市统一的认定标准,就像各类人才一起参加“全民马拉松”,现在实行特聘岗位制度后,就变成了参加分行业、分领域的“单项锦标赛”。

今后,在高端人才认定方面,用人单位将享有更大的自主权。而这些变化的背后,深圳已经开启了新一轮人才政策的迭代与升级。

建立人才“谁用谁评价”机制

5月28日,深圳人社局发布《关于高层次人才业务、新引进人才租房和生活补贴业务相关安排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其中提出,2021年9月1日零时起,高层次人才业务(指“高层次专业人才认定”“海外高层次人才确认”“学术研修津贴”等三项业务)停止申报。

《公告》一经发布,就有不少人担忧,是否此前高层次人才享受的奖励补贴也将随之取消?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知情人士处了解到,上述《公告》提到的“高层次人才业务停止申报”并不意味着将取消对高层次人才的奖励补贴,而是人才认定等工作不再由人社局承担,改由用人单位承担。

7家高校、科研机构发布的特聘岗位申报指南,也标志着“用人单位承担人才认定工作”的即将落地。

深圳市人才工作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不同领域可“量体裁衣”设定门槛标准、“谁用谁评价”,自主评价聘用高精尖缺人才,从而更好实现引才工作与单位管理、岗位需求的紧密结合。

哈工大(深圳)经管学院执行院长黄成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高校拥有更大的人才认定自主权,可以根据学科建设需要、不同学科所处的发展阶段等引进人才,使相关政策更精准地发挥人才风向标的作用。

除了“谁用谁评价”之外,特聘岗位制度还将加强“全周期管理”,建立健全人才退出机制,破除“低效引才”“只进不出”等问题。

比如,在事前环节,通过设置特聘岗位评聘的“基准线”,明确各单位每年用于新引进人才的特聘岗位比例,严格把好人才结构关和质量关;在事中环节,通过建立考核管理、经费管理、绩效评估等制度,加强对用人单位和人才的规范管理;在事后环节,根据考核评估情况,动态调整各单位引才经费,不断增强引才效果。

此前,深圳高端人才经认定后,可获得市级、区级的优厚奖励补贴,在新的政策之下,奖励补贴是否会有变化?

上述7家用人单位的申报指南里,大多提到了“特聘岗位奖励”。5月31日,记者致电南方科技大学获得的信息是,9月1日以后,特聘岗位会替代现行的高层次人才体系,但奖励补贴的具体情况还有待更进一步的政策措施出台。

据《深圳特区报》近日报道,深圳每年投入基础教育、卫生健康领域特聘岗位奖励经费各不低于当年奖励经费总额的20%。

未来5年吸引百万青年人才

今年1月4日,全年第一个工作日,深圳推出时长近6分钟的人才宣传片《深圳脚步》,向全球人才发出招贤令。当时深圳官方就透露,新一轮人才政策有望近期出台实施。

此次的特聘岗位,正是新一轮人才政策“组合拳”的一个方面。

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了高校、金融、科技等不同领域的几位人士,受访者普遍认为,在新的政策下,今后高端人才的认定可能将更加严格。

其中一位人士将受到政策切换的影响,而接下来的补贴力度尚有不确定性。但他表示,公允来说,深圳确实有必要执行更严格的高端人才认定及管理流程,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堵住此前的一些政策漏洞,比如“人才冲着补贴而来,领完补贴即走”的现象等。

过去几年间,通过宽松的户籍政策,以及给大学生发放“普惠式”的租房生活补贴,深圳的常住人口迅速增加,在新的形势下,深圳不可能继续大规模追求人口增量,这是深圳进行系统的户籍、人才政策优化的一大背景。

值得注意的是,从更大的视野来看,深圳新一轮的人才政策并非简单提高人才认定门槛,而是出于重构人才分类评价激励体系的考虑,朝着更加市场化、国际化的方向改革。

当前,深圳的城市发展已经进入参与国际竞争的阶段。2020年10月,中办、国办印发的《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就提出,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引才用才制度。

鹏城实验室人事部召集人刘洋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特聘岗位制度,着力构建“能力+业绩”的人才评价体系,着力突出“以事择人、人岗相适”,分领域分赛道评价高精尖紧缺人才等,都是国际上比较先进的做法。

在人才评价体系改革之外,接下来深圳还将实施一系列新举措,包括建立健全科技关键技术项目悬赏制,吸引全球人才“揭榜挂帅”,支持校企联合建立实验室,靶向引进全球高精尖缺人才,大力促进国际人才交流合作等。

从最新的官方表态来看,未来5年,深圳将吸引集聚100名左右杰出人才,100个左右拥有关键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10000名以上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高精尖缺人才,100万名以上各领域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青年人才。

(作者:王帆 编辑:李博)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