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之“贵” 最明显的就体现在招才政策上
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人才一词出于古老的《易经》“三才之道”,即孔子及孔门弟子的《易传》讲:“《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
人才之“贵”,最明显的就体现在招才政策上。今天你“送户口”,明天我“送补贴”,后天他“免费住”…… 各种户籍、住房、补贴等人才优惠政策层出不穷。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开年至今不到半年的时间,已有超过35个城市发布了人才引进政策。
焦点丨一张刚需票十万雪花银:中国式人才战的心计与智慧
对中国来说,之所以会发生改革开放至今的经济增长奇迹,人口红利的作用居功至伟。2017年至2018年全国大中城市这一波求贤若渴的羊群效应,动机真只是爱才惜才吗?表面上看这些城市是在抢人,本质则是对人口资本红利的争夺。
曾子在《大学》早就讲过这个道理:有德斯有人,有人斯有土,有土斯有财,有财斯有用。简单翻译成白话文,就是有德行就有人手,有了人手就可以开垦田地,占有土地就有了财源。
简单从动机说,就是有人手才能有房地产经济啊!
24年前,就是1994年的开始,全国城市出现过一波人才落户战,主要就是买房入户,包括北京、上海都实行过这个政策,最早的时候叫蓝印户口。
例如上海,1998年的时候,为了挽救落入谷底的房地产,蓝印户口进一步放宽,只要在上海买一套10万元以上的房子就可以办理户口。
相比那时候买房落户,现在的落户政策确实门槛不算低。所以各个城市的“底线”也知道往下走,相比郑州出了“专科以上学历可以落户”,按沈阳最新的政策,中专以上学历“零门槛”落户。沈阳还打出亲情牌“三引三回”(引老乡回家乡、引校友回沈阳、引战友回驻地),主要目的是吸引资金和企业去沈阳投资。
在东莞出台了中专以上可以落户外加6000元的人才补贴后,无锡发布租房就能落户的政策。
而上海从1994年推出蓝印户口后到2002年,上海房地产市场实现回暖,蓝印户口政策也被搁置。8年间上海一共办理了4.2万个蓝印户口,通过购房落户的占比88%,投资和求职的企业主与高端人才仅仅占了10%和2%。
看完这个大上海的蓝印户口政策,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有没有? 人才、户口总是离不开房地产,有没有?城市政府借“引进人才政策”放松对房地产市场的管控,这其中的心计与智慧,很有中国特色。
根据诸葛找房数据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沈阳、成都、东莞、南京等城市受人才引进政策影响,原本就上涨的房价,在新政策过后上涨速度更加快了,例如那个“来了就不想走”的成都由于市场本身较为火热,偏逢人才引进政策力度大,市场反应积极,在政策公布一个月后,二手房挂牌均价涨幅超过4%,问题是,成都二手房价格原本就畸高,有的甚至到了七八万元每平方米。脑补一下成都这个场景——7.4万人抢1000套房,何其悲壮!也怪不得有文章起标题为《成都没有故事,只有楼市》。
南京也有点不妙。二手房挂牌价涨速加快,好一点是很快又恢复平稳,政策出台一个月后挂牌均价上涨2%左右。沈阳更加典型,房价在政策公布前已趋于稳定,政策公布后再次上涨,公布后一个月涨幅超2%。
太原、郑州、杭州等城市由于2017年房地产市场持续火热,地方政府为了维持房地产市场的稳定而采取高压调控政策,大量购房需求被抑制,房地产市场热度下降,挂牌价本来是持续下跌的态势。
但是,人才政策带来了利好,及时补充了购房人口基数,市场止跌回暖,再次回到之前稳步上涨的状态,从回暖力度来看,杭州上涨力度最大。
稍微安慰人心的是郑州,受人才政策的效应,郑州房价上涨一段时间后政策红利消失,挂牌价再次轻微下跌。
中国房地产报记者对"海河英才计划"发布刚满半月的天津房价进行了梳理,并采访了诸葛找房数据院分析师邓迪。
邓迪表示,天津市场已经停止连续下跌的状况,开始有回温的现象,个别区域的涨幅超过百分之二,从统计学来讲,已经是很大波动,但成功落户的人群现在基数还不是很大,难以彻底改变整个市场的供需结构,按照正常成交流程来看,这部分购房需求的释放有一定的延迟性,大多数是不会立即补充到现在的市场里。短期来看,政策利好带来更多的是成交机会,二手房市场成交的主流还是主要体现在之前回归到市场价值的性价比高的房源,新房市场开发商的主要目标在加快房源去化上,并没有特别明显的涨价动作。长期来看,还是要关注政策的执行情况和落户人群的补给基数情况。
“抢人”不能只是为买一个房子
谁都清楚,依托房地产投资开发与买卖,带来的只是短暂的繁荣,人才带来的创新力等价值才是区域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从全国大中城市发布人才计划的初衷来看,青年人群是这场“人才争夺战”的最大赢家。但在政策的实施过程中,还面临着更为复杂的情况。
比如,“我想要天津户口,但不想成为天津人。”
"海河英才计划"发布后,天津成为全国落户门槛最低的直辖市,吸引了大批在京工作的外地户籍人口前往落户。很多人是为了孩子高考盘算,这部分人群的想法是“可以在北京工作,享受天津福利,甚至可以让孩子在老家念书,再回天津高考”或者“到天津读高中和参加高考”。
就这样地,天津这场符合城市经济价值观的人口大战,被迫打上补丁,从零门槛变成了需要将档案调至天津放在北方人才市场,再到在外省市有工作单位的人员,不能按在津无工作单位申报落户。
焦点丨一张刚需票十万雪花银:中国式人才战的心计与智慧
天津千里之外的长沙,则活生生地演绎了城市套路深的故事。近日,长沙有市民向市长信箱投诉称,之前“承诺的引进人才津贴补贴没能及时发放”,引发了社会对长沙此前“人才新政”的忧虑。5月16日,长沙市财政局答复称,该局正在对引进人才的人员情况进行梳理,并核准相关津贴补贴的补发标准,待资金额度明确后,其将向市政府专题请示汇报。
这一次长沙的引进人才的承诺风波只是一个可见的案例,更多的人才流失原因更像平静湖面下的暗流。相比大城市来说,一些小城市里人际关系的盘根错节、竞争环境的不公平以及收入较低等问题,也是导致人才来而复失的重要因素。尽管许多二线城市靠优惠的政策吸引来大批人才入驻,但每年仍有不少年轻人正在向一线城市“回流”。
最近有两条关于沈阳的新闻,放在一起解读别有意味。一个是沈阳推出了诚意满满的人才新政,人才来沈找工作免费提供住宿,留沈阳发放补贴,沈阳的态度很积极,求贤若渴。另一条新闻是沈阳的求职热度全国排名第四位,大家解读沈阳人才济济。
不管是沈阳、郑州、东莞还是西安,它们的人才示范意义,彻底激活了全国同类各个城市的房地产经济动机。这也让2.5亿流动人口中的一部分人看到了一丝亮光,耸立了几十年的户籍高墙,似乎一夜之间就坍塌了。
放开户口,这个方向是正确的做法。因为户口及其附带的利益与冲突,已经越来越成为中国市场资源合理配置的障碍,甚至严重地损害到公平公正的原则。
只是,在抢人之余,每个城市的决策者还要俯下身子,以真诚的态度,解决和促进人才自身成长与城市发展相结合、努力改善营商环境、积极培育优质企业。绝不能只是盯着户口背后人才的口袋,并以此推动房地产市场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