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选择新区还是主城 是每个购房者都会纠结一番的问题
到底是选择新区还是主城,是每个购房者都会纠结一番的问题。
为什么选择主城?因为生活方便,交通便捷,公园、医院、商场、学校等配套资源丰富。新区多偏啊,周围要不就是有工厂污染,要不就是大荒地。要啥没啥,干啥都不方便。
为什么有人选择新区?因为规划更合理,价格更便宜。
几十年前的城市建设,没有什么整体规划,缺什么就补什么,都在着力解决眼前问题。人们对城市的认识也在不断更新。现在我们有眼光看得更远,也有技术去做的更好。
但是老区的遗留问题太多,解决起来难度很大。许多实际问题,如果不是迫在眉睫,我们从不会在遗留问题上死磕。比起解决旧问题,创造新价值更容易让人欣喜。
所以从现在很多针对老区的政策上来看,方向上是修补,而不是革新。思路是保障底线,而不是寻求发展。
应有尽有是优势,但是也是发展的天花板。要啥有啥了,你还要什么?居住区该有的都有了,还有什么增长点?没有新鲜的给养,老区又有什么动力向前?
主城的房价是新区的基础。但是随着新区的成熟,在房价上涨的趋势中,大多数老区只会跟随新区上涨。除了少数经过时间考验的品质小区和有品质更新的新盘。大多数老城区的住宅上涨的幅度跑不赢整体。
发展不是旧资源在量上的膨胀,而是旧资源在收缩之后的迭代。
而新区更多时候是一张白纸。更长远的规划,实行起来阻碍很少。新技术应用起来,不会被不利因素擎制。如果你是城市的规划者,建筑的设计者,你会选择哪里去创造城市的未来?喜新厌旧是人们的本性,也是城市发展最愿意走的路径。
走在我们前面的郑州。
在2003年启动了郑东新区建设。当时网络上一片骂声,思维和本文开头说的一样,新区什么也没有,发展起来就是在浪费资源。
但是过了五年,郑东新区的房价涨到了5000+。到2010年,郑东的房价达到了7000+,站上了整个郑州房价的顶点。当时网络上一片声讨之声,鬼城之称也随之传开。为什么,因为老区人口多啊。
到了2015年,一篇名为《中国最大鬼城逆袭郑州新区房价超1.5万》的文章在网上引起了刷屏,人们这才意识到,新区已经崛起了。
人们总是惊讶于世界变化的太快,这是因为偏见让我们对变化视而不见。
当然,在新区的发展中,不乏失败的案例。最典型是甘肃省会兰州的兰州新区。
兰州新区是国务院2012年8月批复设立的全国第五个、西北第一个国家级新区。当时他被赋予了“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战略使命。
但奇葩的是,兰州却选择远离主城区,在山沟里建了一座新城。再加上兰州本身人口数量有限,向新区导入人口简直比登天还难。规划了60万人,最后发展了七八年也才勉强达到30万人。
人口流入慢,新区自然发展不起来,最后兰州市用起了促进新区发展的杀手锏——搬政府。2013年市政府机关及一些相关部门全部搬入兰州新区办公,想通过行政机关落位带动人口聚集。但是,没过两年,因为行政成本巨大,政府又搬回了兰州老城区。
新区靠什么崛起,归根结底是人。
资源随人口聚集而集中,人口又随资源集中而加速汇集。人口和资源的集中是相辅相成的。但不是所有资源都会吸引人口。只有更好的环境,更多的发展空间,人们才能来,才愿意留下。
距离近主城近,交通便捷,政策落实的连续性好,发展有持续性,才能保持新区对区域内人口的虹吸。人们越来越多的拥有了选择权,“喊口号”,“画大饼”不会那么奏效了,人们有能力用脚投票,没人愿意等很久。
新区可能是价值洼地,也可能是坑。哪些新区会最可能发展起来。
距离老城区近,和主城间没有太大空白的区域。和主城距离远无疑提高了人口与资源流动的门槛,就像空投了一个城市一样,发展起来难度很大。
有产业支撑,可以提供有足够多的、不同层次的劳动岗位的区域。其中,新兴产业、文体产业聚集的区域更优质。
行政力量着重建设的区域。主要看是否有行政单位、医院、学校、文体场馆的落地。它们的存在,不仅带来优质的城市服务,也带来大量的置业人口。
有明确轨道交通规划,且有多个线路交汇换乘的新区。这样的地区,和主城之间的联系更紧密。人口和资源就更容易与主城实现互通。
规划刚刚出炉,就有大开发商先进入的区域。因为大开发商对政策的把握最为敏感,他们的选择往往最慎重。
人们选择是多元化的,有人看重眼前的便捷,有人看重的是未来的美好,并非哪个选择更聪明。
而从整体上讲,一个个新区的发展,也是城市去中心化的过程,他让大型城市的布局更趋近合理,新区对人口的吸纳,也让老区因人口过密而产生的问题有所缓解。
现实的世界,并非如热门的立场那么非此即彼。就像有时候,你咒骂着的,恰恰会在你看不到的地方给你祝福着你。
新区就像一个个涉世未深的年轻人,尽管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也不会每一个都蓬勃发展,但是未来在他们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