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建筑色彩的发展历程
针对北京城市重要“两轴”,长安街与中轴线的色彩趋势与发展,《导则》也提出了相应的色彩引导建议。中轴线的色彩控制力求塑造具有北京文化特色的色彩氛围,通过控制组团色彩形象,强调组团色彩特征,延续历史文脉。长安街的色彩氛围整体以沉稳、厚重、大气的形象为主,强调分段定位与塑造,展现与大国首都风范相符合的城市色彩形象。
原题:打造“丹韵银律”北京城!《北京城市色彩城市设计导则》发布
城市色彩体现着一座城市的气质和魅力,也见证着一座城市独有的历史记忆,更彰显着一个城市的活力和生命力。《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提出要加强城市色彩管控。为此,市规划自然资源委组织开展《北京城市色彩城市设计导则》编制工作,并于近日印发。
一、“丹韵银律”——北京城市色彩主基调
《导则》从北京历史、人文、地理、民俗等角度出发,经过大量现场调研,梳理和提取出城市关键色谱与色域,确定北京城市色彩“主旋律”为“丹韵银律”。从色彩学的语境看,它由“丹韵”引导的红色系与“银律”引导的灰色系两大色系构成。从现实景观的视觉感受来看,“丹色”之暖与“银律”之冷和谐交融,互为补充,相辅相成,构成了北京城市相得益彰的色彩主基调。
北京建筑色彩发展历程
典型建筑的色调、材质,按照色度结构的方式汇总编辑成谱系,形成“丹韵银律”主基调“调色板”
北京城市色彩主基调:丹韵银律
二、分区、分类、两轴色彩管控
为了实现精细化管控,《导则》衔接总规 “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的市域空间结构,以及城市风貌分区,将北京划分为四个城市色彩分区,并对每个分区提出色彩主旋律及风貌特征引导。
● 古都色彩控制区:红黄金碧、青院素城、古今交辉、大城经典
● 现代色彩控制区:丹韵银律、斑斓京韵、时尚新颖、多元交汇
● 平原色彩控制区:多元并列、各显特色
● 山区及山前色彩控制区:城峦共生、自然和谐
四个分区的色彩特征
针对北京大量已建建筑,《导则》从城市发展历程出发,对北京城市建筑按照使用功能、建设年代等要素进行分类,分为皇家建筑、传统民居建筑、现代大型地标建筑、商业商务建筑、公共建筑、现代居住建筑、工业建筑七个类型,聚焦建筑单元,给出建筑色彩相应的引导与管控。
如成片住宅建筑,《导则》对建筑的色调定位、配色要求、格调营造、现存问题及策略等提出正向引导,使其在未来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与北京整体色彩面貌相协调的且具有北京特色的色彩形象。
建筑类型
建筑色彩控制原则
现代居住类建筑色彩推荐
同时,针对北京城市重要“两轴”,长安街与中轴线的色彩趋势与发展,《导则》也提出了相应的色彩引导建议。
中轴线的色彩控制力求塑造具有北京文化特色的色彩氛围,打造活力多样的中轴线色彩空间,通过控制组团色彩形象,强调组团色彩特征,延续历史文脉。
长安街的色彩氛围整体以沉稳、厚重、大气的形象为主,强调分段定位与塑造,展现与大国首都风范相符合的城市色彩形象。
中轴线、长安街及其延长线色彩分布及趋势
三、聚焦老城,色彩管控出实招
《导则》聚焦老城,对现状色彩问题进行归纳整理,提出了色彩管控建议。
针对色味变异现象,《导则》建议在传统建筑修缮过程中,保持建筑的原有用材、用色特征,避免出现冷灰色替代暖灰色,单一颜色材料简单覆盖的现象发生。
针对背景建筑色彩突兀的现象,《导则》建议传统风貌保护区的平房区内禁止大面积使用高艳度色彩。
老城色彩管控建议
四、凝聚多方共识,共塑斑斓北京
《导则》的编制工作开展了大量的现场调研
拍摄了调研照片18675张,现场比色231次,实样采集上百份,掌握了丰富、详实的基础材料,夯实了编制基础。
《导则》建立了开放的编制平台
采用专家领衔、多元合作、公众参与的组织方式,邀请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召开多次跨专业、跨部门、跨地域研讨,助力多方形成共识。
《导则》为城市色彩管控落地提供了机制指引
从分区管控执行路径、城市色彩数据库和智能管理系统搭建、城市色彩综合治理体系等角度提出了建议。
最终形成的《导则》成果由技术导则和北京城市色彩标准色谱两部分内容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