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气买17套房真的一定会大赚吗
房地产市场疯狂的年代,那会经常听说一些有钱人买一层都是常事儿,甚至还有买一栋的,因为那会不限购,这都是其次,重要的是,那会基本上买了就大赚。
今天先给大家分享我最近看到的3个相关新闻,都有点类似。
我先说的是,中房报《北漂刚需抢走燕郊低价商住公寓:有人一口气买17套》一文称,12月5日燕郊某售楼处场面“夸张”,售楼处挤满前来看房的人,销售人员连坐的地方都没有,所有单子都是站着签完。这种火爆的购房场景在今年以来受双重影响的燕郊,十分罕见。12月6日,截至傍晚7点成交近50套,有人甚至一口气买了17套。
有点反常是吧,我告诉你,这是一个40年产权的商住公寓。
我们再看一则新闻,北晚《女子花1400万买14套房,不到一年想退:房价降了,损失了三百万》文章称,近日,昆明一女士反映,去年11月,她以1.1万/㎡的价格买了14套公寓,总价1400多万元。让她没想到的是,今年9月该房子价格降为8000-9000元/㎡,这下,她觉得亏大了!
至于她去找开发商理论得到什么样的回复我想大家早就见怪不怪了,而且舆论基本上也不会向着她,除非开发商有欺骗行为或者承诺不降价行为,否则开发商根据市场动态调整优惠力度就属于正常行为,且房源均为一房一价,每套房源的价格也是不相同的。
我们集中把三条新闻看完,第三个新闻是中新网《一套房降价100多万!商住房还值得买吗?》的文章称,2015年,林静以约170万元的总价买下中弘一套50余平方米的复式商住房,之后随着全国房价飙升,小区同户型房源的挂牌价达到320万元。不过,2017年出台的楼市调控政策迅速将商住房的价格打回原形。如今,该50余平方米复式商住房的成交价在190万元左右,较最高点降幅达100多万元。
大家看完三个新闻什么感受?我之所以想把这三个新闻放到一起,就是想集中地给大家分享下我对商住房的态度,因为都是在说商住房,最近很多人也在问我,这种房子到底还能不能买?
买14套公寓的房子降了,买1套的也降了,在燕郊买17套的还不知道什么结果,无论将来是什么结果,我都想告诉大家,尽早放弃炒房的心态吧。
房子是用来住的而不是用来炒的,这是对住宅说的,商住公寓连住都算不上,其实都不叫商住房,那是开发商在之前炒作出来的概念,严格应该称之为商办房。所以多数城市对商住房并没有限购。购房者以为抓住了机会,在开发商心里,好不容易卖出去了。
我们看看燕郊,位于燕郊老城京秦高速北边的北部科学城,今年10月份以来迎来多个商住公寓扎堆入市,小小的地方至少有7个商住项目。“目前燕郊商住公寓的主要需求者是一些在北京上班、只能支付较低首付的年轻人,对他们来说,一套商住公寓的总价甚至还不及一套住宅的首付。这也是为什么开发商要提供首付分期给购房者的原因,如果不这么做,商住公寓相比住宅的竞争力将大幅降低。”
我觉得这位卖房子的人的话比较客观了,如果不是这样,基本上这种房子相比住宅没什么竞争力。可是越是这样,购房者你想想你真的自己赚大发了?对于那些一买就买17套或14套的,一定是这么想的。
实话实说,我对燕郊的未来还是比较看好的,尤其是长期看好,而且在经历了房价高涨之后又重回下降通道,我认为现在是逐步恢复稳定期,如果还用买10几套房来炒作,恐怕等来的不是什么好事。
这种商住产品设计还是非常新颖的,但是你一定要知道,多数商住房是商水商电,要比民水民电贵不少,而且不能落户不能上学。话又说回来,是可以开公司办公的,也不妨碍居住。这就是今天要跟大家说的,还值得买吗?
我认为,商住公寓能不能买,主要得看用途。如果购置商住公寓用于自住,则不建议购买,不仅生活费用太高,配套设施不完善。而且居住密度大。当然如果仅仅是投资,你可以买,由于商住公寓多用于办公,如果租金回报可以的话,当然也可以投资。
就北京而言,从320万降到190万,基本上已经挤掉了大部分水分,如果你用来出租价格上得去也挺划算的。据我了解,有些地段好的租金也挺高,有数据统计北京商住房当前的租售比大约是住宅的2-3倍,这样的话或许还有一定的投资空间。我把好的坏的都说给你,权衡利弊,自己决定。
但商住公寓更强调的是商业,如果地段没什么人气,你还投什么资呢?还有一口气买17套真的一定会大赚吗?不会引发炒房的相关质疑吗?而且像燕郊这样的地方,一旦住宅这块真的彻底放开(事实上已经在实操层面有所放松),那商住就更没有市场了。
总之,不是不可以买,也不是不能投资,一些核心区的高性价比的商住公寓,也可以考虑购买。但如果把买房变成炒房,那就不只是赔钱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