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的市场总量指标位居全国第10
营商环境,是市场主体赖以生存的空间,也是一座城市招商引资、招揽人才的必要条件。
12月21日,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21世纪经济研究院联合发布《2020年中国29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营商环境报告》。排名前列的,仍是“深北上广”四大一线城市,其次是重庆、成都、杭州、南京、长沙、武汉、西安等区域中心城市。宁波的排名紧随其后,居全国第12位。
这份报告中,衡量营商环境的维度,分为软环境、市场容量、生态环境、社会服务、基础设施、商务成本等一级指标。
城市能吸引多少人才?有多少四通八达的航班?出门办证要花多少时间精力……这些和每一位创业者、“打工人”息息相关的话题,都在报告的衡量体系中。
宁波的表现,总体而言可圈可点。
宁波“软环境”名列前茅
“软环境”是这份报告中权重最大的指数,包含人才吸引力、投资吸引力、创新活跃度、市场监管四个大类,宁波都交出了不错的答卷——
2019年,宁波的常住人口新增34万人,仅次于杭州、深圳、广州,数量高居全国第4。同年,全市全部单位在岗职工的平均工资为7.63万元,比浙江省平均水平高出4759元。
此外,宁波的市场主体数量已于2019年11月突破100万家,号称“平均每8个宁波人中,就有一个老板”,体现民营经济的强劲活力。
即便是疫情期间,宁波的招商引资力度并未断档。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毕马威、世界500强企业沃尔玛旗下的“山姆店”二店都于今年在宁波开业,而阿里宁波中心、华为宁波鲲鹏生态产业园等互联网巨头也纷纷落地。
根据报告, 2020年软环境最好的前五名是深圳、厦门、杭州、西安、北京。报告也指出:“不同的城市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短板,如北上广深创新创业活跃,但是包括土地在内的要素价格太高。一些城市基础设施以及社会服务是短板,但生态环境好,适合发展旅游、养老、健康等产业。”
“市场总量”位居全国第10
那么,宁波有哪些地方值得“取长补短”?报告指出,宁波的“市场总量”指标位居全国第10,与杭州、苏州、成都、天津排名接近。
作为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宁波地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连接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枢纽节点,有着广阔的商机——
背靠世界集装箱吞吐量第三大港,大量周边城市生产制造的货物经由宁波,得以销往庞大的全球市场。截至12月21日,宁波舟山港年集装箱吞吐量首次超过2800万标准箱;同时,来自全球各地的大宗货物、进口商品,也能通过宁波口岸连接至长三角的广阔腹地,给全国消费者创造“买买买”的机会。
不过,从生态环境、商务成本维度看,相对于一二线沿海城市而言,一些地处边远的城市排名更为靠前。比如,银川、昆明是商务成本最低的两大省会城市,和当地电价较低有关;而房价收入比的冠军,花落鹤岗、石嘴山;生态环境指数的三大“王者”,则是阳江、景德镇、江门。
报告建议,在基础设施方面,各城市需要尽快建立高铁、城际铁路、市域铁路、地铁、轻轨、吊轨、单轨等多层的轨道交通体系,“所有的一二线城市需要规划至少两个机场。”对宁波来说,北接慈城、南接东钱湖的4号线开通,给了城市互联互通的可能,而宁波空港口岸也在力争打造东北亚国际物流集散中心。
报告还指出,建议部分城市提高研发的财政支出扶持力度,促进专利申请获得专利授权,在体制、制度、文化等多个层面支持科技研发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