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城市扎堆调控 楼市调控近百次
近期,为抑制楼市“虚火”各地陆续出台调控政策,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倪虹还带队赴上海、深圳等地调研督导房地产市场情况。机构统计数据显示,年内累计房地产调控政策次数已达97次。
热点城市“扎堆”调控 楼市调控近百次
3月3日,杭州市发布楼市调控新政,强调防范经营贷、消费贷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并将法拍房纳入限购。这是杭州在1月27日的楼市调控升级之后,再度对楼市“挥拳”。
同日,上海再为楼市“打补丁”,当地新政提出按优先购房政策购买的新建商品住房限售5年、强化住宅用地供应管理等措施。这也是上海在今年以来,至少第七次对楼市“动手”。
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也在3日公布消息称,拟对《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局部内容进行动态修订,修订后,深圳新建商务公寓或将成为历史。
同样是3日消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倪虹近日带队赴浙江省杭州市、江苏省无锡市调研督导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此前,倪虹已陆续赴上海、深圳、北京等多地调研督导房地产市场情况。
3月8日,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海南省2021年房地产市场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通知提出,全面清理整治房地产企业和中介机构违法违规行为,严厉打击规避限购政策骗购、变相涨价、违规销售等违法违规行为。
除此之外,北京、无锡、海口等多个城市也在近期发布房地产相关政策。
172.jpg
22城土地供应两集中 抑制地价走高
2月,全国多地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宣布住宅用地出让实行“两集中”:一是集中发布出让公告,且2021年发布住宅用地公告不能超过3次;二是集中组织出让活动。目前,青岛、郑州、天津、济南四城已经正式出台相关文件,网传未来包括北上广深等22个热点城市都将实施两集中。就目前来看,本次政策一旦出台,将对行业和房企都会带来深远影响。
住宅用地“两集中”的规则很显然是从供给端入手,其目的是引导土地市场回归理性,为楼市降温。目前来看,土地两集中规则不但会引起各城地市分化更加明显,也会导致房企分化加剧。对于受资金追捧的一线热点城市来说,本身住宅用地供应相对不足,即使集中出让土地,竞争仍旧激烈;对于部分偏冷的二线城市,住宅用地集中出让将会有效分流资金,竞拍参与方的减少会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住土地竞拍溢价率,从而抑制地价走高。
此外,土地“两集中”政策十分考验房企的现金流管理和融资能力。同期大量的土地竞拍,资金实力雄厚的央企、国企和头部房企能够拥有更多的拿地机会,而囿于资金实力的中小房企生存空间或进一步被压缩,提升自身运营能力以及竞拍能力或为关键。此外,为了分散资金压力、分散风险,合作拿地模式或将成为趋势。
总的来说,本次政策对房企的融资、运营、研判能力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虽然短期会造成较大挑战,但长期是有利于提升房地产企业的整体经营水平,对行业有深远影响。
多地发文 严查经营贷消费贷违规入楼市
随着楼市的持续火热,此前,多地金融监管部门也纷纷出手严查个人信贷资金违规入市。
1月30日,北京银保监局发布消息称,要求各行对2020年下半年以来新发放的个人消费贷款和个人经营性贷款合规性开展全面自查。
同时,北京银保监局已会同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北京市住建委等部门组建联合工作组,将于近日赴银行机构开展专项核查。对于银行因经营不审慎、内控管理不到位导致消费贷、经营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等问题,一经查实将依法从严从重处理。北京银保监局还将结合银行自查及监管核查情况,指导北京市银行业协会积极行动,对个人和中介的不当和违规行为启动联合惩戒机制。
无独有偶,1月29日晚间,上海银保监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个人住房信贷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银行严格审核首付款资金来源和偿债能力,对于违规获取首付款资金、存在造假行为等申请个人住房贷款的,应拒绝其房贷申请,将其列入黑名单,并作为失信行为信息报送本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并对2020年6月份以来发放的消费类贷款、经营性贷款以及个人住房贷款进行全面自查。
此外,广东银保监局将多措并举严肃查处经营贷、消费贷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的行为。
作为调控楼市的重要一环,个人信贷资金违规入市再次成为重点打击的对象。
结语
业内人士指出,从去年开始,可以清晰看出,中国房地产政策保持了相当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除了限购、限贷、限价等短期调控政策外,房地产行业越来越多的中长期政策开始发力。“银根”和“地根”是楼市的两条“命脉”,也被视为长效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今年这两者均出现重大的政策调整,土地和金融开始成为调节楼市供需的重要方式。
此外,官方多次提及大力发展住房租赁市场,解决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
综合整理自央广网、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