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一次的央行房价调查如约而至
房地产行业就是一场心理游戏一点不假,就是各种力量的角逐,让房价此消彼长,当然一般情况下都是房价上涨占上风,也正因为这样,日久天长没人再相信房价会跌,当大家对未来房价预期信心十足的时候,那么房价基本上就很难降了。这是一种很神奇的力量,房价只涨不跌的神话也就形成了。
一季度一次的央行房价调查如约而至,7月5日,央行发布2021年第二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对下季房价,25.5%的居民预期“上涨”,52.3%的居民预期“基本不变”,10.0%的居民预期“下降”,12.2%的居民“看不准”。
很多媒体大都用的这个标题,《央行:25.5%的居民预期下季房价将“上涨”》,但这并不全面,甚至可能并不能正确传递出房地产真正的信号。
超过四分之一的人预期房价会继续上涨,如果只是这么一看,可能会觉得认为房价上涨的人还真不少,事实上也确实不少,但是我们要知道数据的变化才能知道大家的心态变化。如果脱离了参照物,单纯谈这个数据是没有意义的。
所以,我们还得看过往的数据到底是怎样的。那我就找出以前的数据让大家对比一下,无论结果如何,我们都要去理性面对。
一季度时候的统计显示,对于二季度房价,25.2%居民预期“上涨”,52.0%居民预期“基本不变”,10.9%居民预期“下降”,11.9%居民“看不准”。
我们也应该再看看去年四季度的数据,对于2021年一季度房价预期是这样的,23.1%的居民预期“上涨”,53.0%的居民预期“基本不变”,11.4%的居民预期“下降”,12.5%的居民表示“看不准”。
纵向来看,预期房价上涨的,从去年四季度,到今年一季度、二季度,是这样的,23.1%、25.2%、25.5%。预期房价下降的,11.4%、10.9%、10.0%。预期基本不变的,53.0%、52.0%、52.3%。
非常清晰地反映了购房者的心态变化。认为房价上涨的人数是逐步增加的,预期房价下降的人数是逐步减少的。由此可见,哪怕经历了房地产的严厉调控,在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个定位下,房价回归稳定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但是购房者依然比较乐观,或者说是被动的无奈。
当购房者如果都是这样的心态的话,那么房价就很难降下来,房价上涨的动力依然强劲。这也是这次调查数据所呈现出来的房地产信号。这受上半年全国各地房价上涨的影响比较强烈。
但从最后一组数据看有一点点略微的变化,那就是判断房价稳定的人稍微多了一点点,虽然无论上涨还是下跌,或者是稳定,人数都变化不大,可以说象征性大于实际意义。也看得出,无论房价上涨还是下跌,大家的心态都在发生改变,那就是房价难有大涨大跌的趋势,一切都在向稳。
这是近几个季度,购房者所表现出来的一个心态。但我还是想说说,为什么在如此强有力的调控之下,购房者依然认为房价会涨呢?购房者可不傻,他们看得比某些专家还清楚。
是不是调控没起作用?我认为不能这么说,调控的作用还是很大的,首先因为调控效果显现有滞后性,一般都是房价上涨后才开始有调控加码和升级,这样购房者的预期反应会有一定的时间差。
另外,从二季度数据统计看,对于三季度房价判断,购房者还是有一些轻微变化,那就是更加理性了,虽然依然看涨,但是看稳的也多了。我相信,如果调控持续,那么下次统计可能会有更明显的变化。
再来看过去的这段时间,房价上涨是客观事实,究竟是什么原因?此前,新华社曾发文指出,多地通报了信贷资金违规进入楼市的排查结果。监管三令五申、罚单不断,信贷资金违规入楼市的痼疾仍难以根治。这其中固然有多个主体、多重因素的推动,但作为信贷资金的投放方,银行机构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只要想查,问题都是可以查出来的,就看想不想查、敢不敢查。
以前,这种话都是我们说,没想到新华社直接说“只要想查,问题都是可以查出来的,就看想不想查、敢不敢查。”我觉得这次说到了关键,打蛇打到了七寸。直指银行对房价上涨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新华社警告,别让“银行管得松”成为非法中介敢于顶风作案的底气,要让“银行查得严”成为非法中介不敢动的警示牌。
购房者为何这么有底气?还不是因为看着银行呢?就因为大家知道银行与房价上涨的利益关系,不大相信房价会降。所以,新华社提出来我觉得说到了根上。
要想改变大家对房价上涨的预期,首先要铲除房价上涨的动力,如果能切断银行对违规资金的非法进入,那么一定程度上会对房价稳定起到很重要作用。
央行参事盛松成就曾说过,我国长期形成的房价看涨预期正处于转变临界点,我国房价平稳或小幅下跌是好事。我们不希望房价大幅下降,事实上也不会大幅下降,但目前更需要扭转房价只涨不跌的预期。
太对了,不怕房价涨也不怕房价跌,就怕所有人都认为房价只能涨不能跌,扭转这种预期正当时,现在的调控正在逐步落实房住不炒的定位,楼市有问题,需要正视,需要面对,更需要解决。楼市有病就得治,得抓紧治。
可以说,调控是有用的,也会见效的,就看是否能保持定力坚持下去,各地各机构能否认真落实,这是最重要的。只有房价真正稳定,我们才可以更快推动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