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20个城市的居民可以在任何一个城市实现公积金贷款互认互贷
在近日召开的长江中游住房公积金合作大会上,武汉、长沙、合肥、南昌等20个城市公积金中心代表签约《长江中游城市群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合作公约》。这意味着20个城市的居民可以在任何一个城市实现公积金贷款的互认互贷。
什么是互认互贷?简单来说就是“账随人走,钱随账走”。一个人只需要将住房公积金存入上述地点之一。当有一天需要在上述城市跨区域流动时,住房公积金将跟随工作地点或新的户口不中断,实现“缴存时间不中断,缴存金额一起统计”。
住房公积金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一住房制度安排旨在发挥保障民生的作用。然而,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住房公积金是分散管理的,不能跨城市融资。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省市探索住房公积金异地“漫游”,加快了转移渠道的开通。比如去年底,粤港澳大湾区住房公积金信息共享平台上线。在大湾区异地使用住房公积金可以一次办理,几分钟就能结清。今年4月,川渝两地计划推动建立七大机制,推动两地公积金一体化发展;8月,上海、浙江、江苏、安徽的住建部门签署了9个方面的合作协议;9月,成都与攀枝花签署协议,就住房公积金互认互贷形成共识.住房公积金异地互认互贷已成为趋势。
住房公积金“漫游”,有什么好处?
一是便民利民。以前员工离职后想提取公积金,特别是迁移后,繁琐又严格。因此,在很多人眼里,住房公积金是看得见摸不着的,成了“账面财富”。如今,公积金在一个城市群或合作省市之间“漫游”,意味着门槛会降低,壁垒会被打破,意味着跨省市的贷款和支取会变得便利,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劳动者可以平等享受这种红利,可以自由支配。公积金的“漫游”是对需求的回应,将在保障住房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是助力区域协调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是不同城市的简单“相加”,而是更高层次的“兼容”和“融合”。整合必然意味着优质资源要素的高效流动。住房公积金“漫游”是指打破属地化管理对从业人员流动的限制,通过信息共享、政策协同,顺应人才等要素有序自由流动。可以说,异地公积金合作特别是互认互贷,将服务于京津冀、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协同发展,对于城市群内城市间的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是释放消费和内需潜力。当前,我们强调稳定就业、保障民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住房公积金“漫游”符合公平正义的宗旨,将有助于更多人安居乐业。再往远看,住房公积金制度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与时俱进,响应需求,不断提高利用率,符合楼市调控的根本方向。加快更广泛、更便捷的“漫游”,可以提高公积金制度的“含金量”,有助于释放消费潜力,有助于构建强大的内需市场。(夏振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