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有学区房 说白了就是教育资源区域分配严重不均造成的
房子本身兼具自住和投资属性,不知从何时起,自住被逐渐淡化,投资占了上风。其中最重要的一种产品形式之一就是学区房。
相信很多人一听到“学区房”这个词就为之一振,确实被炒作得太厉害了,什么天价过道啊,什么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凡是能炒作的概念几乎都用上了。
从动辄数百万元的破旧平房,到单价46万元一平的小单间,学区房屡屡以“天价”信息挑战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一些“学区过道”,更是炒作到荒诞的地步。
有上进心是好事,有追求更不是什么不好的事情,但是当发展成一种盲目攀比就不正常了。商家创造了多少个概念,一定程度上确实拉动了消费,可是最终发展成不可承受之重。学区房概念被夸张化、扩大化后,家长被忽悠晕了,学校教师也累了。商家的确把学区房身价抬起来了,也好卖了,但是对于孩子上学到底加持了多少,我就不多说了。因为学区房背后的坑太多太多,相信不少人也吃过这个亏。
为什么会有学区房?说白了就是教育资源区域分配严重不均造成的,所以,根本问题不仅仅是房地产的问题,更多在于教育的问题,这些年,很多教育机构跟开发商合作,“黄袍加身”镀个金,就是名校了。我不否认多数学校还是好的,但有不少学校可真是只认钱,要花钱就能挂牌。
但是,家长求知若渴,求学心切的心情早就让他们失去了判断的能力。多方联合发力,所谓的名校就这样被活生生地造出来了。结果有时候哪怕紧挨着学校也上不了学。
这些不好的就让他过去吧,不想多说了。一切向前看,总归会越来越好。
新华社曾经痛批恶意炒作学区房,针对频繁出现的房产中介恶意炒作行为,各地相关部门应尽快出台有针对性的整治措施,对房地产经纪机构发布虚假以及违规信息的行为严惩不贷。这样才能让炒作行为和荒谬价格彻底“下架”。
5月22日,国家再次重申房住不炒。工作报告指出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综合带动作用,培育产业、增加就业。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完善便民设施,让城市更宜业宜居。
由此可见,对于炒房炒作房地产市场的行为依然不能容忍。4月30日,北京市西城区教委发布《关于西城区2020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西城区将实行多校划片入学,消息震得人瞠目结舌。不仅是西城,城六区全部明确“六年一学位”实施“多校划片”。
“多校划片”的意思是,一个小区对应多个学校,将通过随机派位方式分配热点学校招生名额。简单来说,学区房依然是学区房,但无法再确保孩子就读最好的学校。这种随机性将大大减轻炒作的可能。
多位业内人士指出,近期二手“学区房”的价格出现炒作,中介违规操作的现象增加。
紧接着,5月21日,北京市住建委官网披露,近期,北京市住建委执法部门联合10个区住建房管执法部门开展房地产市场检查,严查发布委托手续不全、虚假宣传“不限购”、炒作“学区房”,以及违法群租、违规租赁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违法违规行为,21家房地产经纪机构被查处。
广州也有类似措施,从广州、北京等地接连出手对学区房进行降温,足见国家对“房住不炒”的贯彻决心有多大。学区房的投资逻辑已变,至少有些学区房或凉凉,再次按照原来的炒作模式肯定行不通了。对于普通百姓,要知道,一些学区房的水分大、变数多,切莫盲目跟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