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赁住房在整个房地产市场的占比会加大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和下个周末,是较多房企召开战略研讨会的时间。
到现在这个时候,各房企集团层面今年的业绩已大致落定,能不能完成任务,每周汇总的数据早已说明问题。最后一两周的冲刺,不过是给个别区域少数项目涂抹点色彩而已。
所谓的战略研讨会,主要是讨论当前的政策和市场,为制订明年的计划和打法做准备。这个会议开后,集团和各区域的任务、指向,基本也有了较为清晰的路径。1月份召开的经营工作会议,除了对2020年进行总结和表彰,还要对2021年的任务作具体分解。
总体来说,跟其他行业相比,今年房地产行业尤其是主流房企的日子还是不错的。你应该还记得,早在今年2月,疫情正在疯狂肆虐的时候,攸克君就在一篇文章里说了,房地产是受疫情影响较小的行业之一,住房消费只是延迟,而不是消失,只要售楼处一开放,人群就会涌入,该买的房一套也不会少。前11个月的情况证明了这一点。
明年楼市会怎么样?罗胖会跨年,丁祖昱会预测,攸克君就分享几个观点,看能否为您制定明年的计划有所帮助。
第一,房地产调控不会放松。这个不必阐述了。宏观面有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房住不炒”的表述,微观面有宁波西安成都年末的加码。
第二,区域分化加大。这相当于是正确的废话。区域分化带来的是房企的分化。在正确的区域作了正确的布局,2020年跑在了前面,2021年会继续跑在前面。
去年以及去年之前,有朋友问对区域的看法,攸克君就毫不掩饰地说了,最看好长三角,其次是珠三角。其他就不提区域,只说几个城市。
所以,2020年挣得最多的房企,就是在长三角、珠三角部署最重兵力的房企。长三角,杭州、苏州、宁波、南京、无锡以及上海,以及浙江的一些地级市。珠三角,深圳、佛山、广州、惠州,但粤西粤北和潮汕都不太行。
中西部,吸引人才和落户门槛越低的城市,越受欢迎,西安武汉成都郑州敞开大门让大学生落户,每年动辄有二三十万人流入,房地产消费就有了强大的后备力量,2018年出的政策,到2020年市场就会发酵。武汉今年要是不受疫情影响,肯定也会像成都、西安那样需要再加码调控一下。有的省会城市,经济体量不大,但收割全省流量,楼市也很坚挺。
2021年,仍然建议重仓长三角、珠三角,然后才是中西部优势城市。5-10年后,长三角、珠三角必定是放在全球也有竞争力的城市群。这样的经济区域,特大城市持续限价,就会让一批中小型城市填空。要说有影响力的经济带、经济圈,那才是。
成渝经济圈还需要观察。主要是如何破除行政区划的壁垒。一个西咸新区,喊了多少年,进展迟缓甚至迟滞,就因为西安与咸阳的分割。
京津冀尤其是环京仍然不宜寄予过高期望。北京地铁22号线2022年通车,对燕郊大厂会有利好,但有限度。
第三,变量加入后,对各地楼市有何影响。这个“变量”,主要是指租赁住房。
其实,2016年这一轮调控以来,租赁就提到了很高的位置,“租售并举”嘛。国务院和住建部还专门发了好几个文件,但说实话,进展有点慢。
刚刚召开的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表述有所不同。最重要的是这两点:“逐步使租购住房在享受公共服务上具有同等权利”,“土地供应要向租赁住房建设倾斜,单列租赁住房用地计划”。
“逐步使租购住房在享受公共服务上具有同等权利”,会让租赁住房的价值内涵大增;“单列租赁住房用地计划”,是真正从源头来保障供应。一端一尾发力,租赁住房在整个房地产市场的占比会加大。
它对住房市场会有何影响呢?
一方面,如果租房住的吸引力增加,年轻人就可以不那么急迫地买房,理论上分流了一部分买房需求。
另一方面,租赁住房用地计划单列,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现有住房用地供应计划不变,而是另辟土地以增加新的租赁住房用地,一种是从现有的住房用地供应计划里切一块给租赁用房用地。大城市的住房用地供应紧张是普遍现象,短时间增加新的租赁住房用地不太现实,大概率是后一种,从原用地计划里切一块给租赁住房。
如果是原用地计划里切一块给租赁住房,商品住房用地减少,也就是减少了未来的供应。理论上,租赁住房分流了需求,后端减少供应,也会保持供求平衡,但现实里没这么简单。有可能供应减少了,需求还是那么多,或者供求在特定时间段里没有衔接好,就会给房价带来较大压力。
第四,重视两个趋势:人口结构与实体经济。
人口结构,就是95后为代表的Z世代进入职场,他们将逐渐成为消费主力,但是不是一定会成为房地产消费的主力,还需要观察。这一批95后在大城市还是独生子女为主,家里有房子,而且不少家庭不止一套。另一端是老龄化,别说买房,所有消费都是衰减的。
实体经济,主要是疫情和流动性宽松后的影响。今年为了救经济,除了没启动房地产,其他所有手段都用上了,我国成为全球最先恢复过来的主要经济体,这股恢复趋势会持续到2021年。2021年,我国的GDP会非常好看,今年上半年是负增长,明年上半年GDP上涨8%甚至10%都有可能。
但这并不意味着实体经济全部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疫情对个体会产生创伤后应激障碍( PTSD),对各产业链也会有滞后、延后的影响。实体经济的有些部门,明年上半年会更困难。房地产会不会以及受此影响有多大,也需要观察。
更重要的一点,是宽松政策的退出。前不久,原财政部部长楼继伟有个炸场发言,其中一个观点是,非常时期的财政货币政策正在考虑有序退出,宏观杠杆率应稳住,并逐步下降。
非常时期的财政货币政策,带来了极度宽松的流动性,这在资本市场已有所表现。不仅仅是中国这样,全球很多主要经济体也是如此。如果这种财政货币政策退出,虽然是有序退出,不仅会对资本市场造成很大影响,也会对不动产资产市场造成很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