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招作用有限 房产调控大局难以撼动
木木
如果单看图片——两个榴莲后面跟三根香蕉或者一个榴莲后面排四个芒果,还真有点儿“老虎机”的气质,而且还是那种中大奖之后表现出来的韵味。如此标识房价,对深圳某些房产中介而言,无论如何都算得上一种“创新”。
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因时而动的“奇招”,应该是某位或某几位聪明人灵机一动之后的杰作。大约自己也觉得“此计甚妙”,自信满满地排好版面,制成展板,雄赳赳地立在档口,昭告天下,明显带了炫耀、谁奈我何的味道。结果——也算求仁得仁——来得当然就迅疾,监管的巴掌打过来——停业整顿一周,“奇招”也就随之灰飞烟灭。
站在就事论事的角度观察,这个看似“奇招”的策划,其实从一开始就注定了短命的结局,因为有一个关键因素在其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即,大势既定,房价调控力度不会放松。在这个现实背景下,许多类似的所谓“奇招”,剑走偏锋,意图有所突破,哪怕确实从始至终灵光闪闪,也终归难以摆脱浓浓的自欺欺人的味道。
于旁观者看来,这类“奇招”,就无异于比较另类的挣扎。但凡有一些世事经验的都知道,在大势既定的状态下,类似的挣扎,不但一点儿用没有,反而还能证明局面得以彻底改观时刻的临近。在现实内外环境下,调控住房价,稳定居民预期,尽最大能力、尽可能化解市场风险,是最重要、带了相当急迫性的任务之一。这个大任务完成不了、完成不好,随之而来的风险就难以避免,也难以承受——经济无法承受、社会也无法承受。
在方方面面殚精竭虑努力完成这个大任务的过程中,类似所谓“奇招”的干扰,不仅很不合时宜,而且显得比较无脑。无论是格局有问题、眼光有问题,还是单纯的情绪管控有问题,对一个经商者而言,都是相当严重的职业缺陷,“带病上岗”,被风险暴击几乎就是无可改变的命运。古今中外,类似的教训多不胜数。整日在市场中摸爬滚打的人,对身边的教训,应该认真对待,否则,样貌终究就会变得与赌徒无异,即使今天躲过了这个坑,明天也难免掉进那个坑。
经商、办企业,是个正经事,小而言之,关系到从业者自己的事业、人生和家庭,大而言之,对社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也有很大的能动作用。要想把这件事办好、走通这条路,并且能行稳致远,企业人恐怕始终要用心端正,在经营过程中,要把心思用在正的地方、正的路径,在法律法规框架内做事是底线,虽然许多时候难免给人感觉进步有点儿慢,但这个进步一定是个加速度,最终总会有回报。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一直惦记着耍心眼儿、使“奇招”,风险就比较大,一是很容易触碰法律法规的红线,迎头撞到南墙,二是大家都不傻,总琢磨用“奇招”对付别人,最终,不是被人“以牙还牙”,就是落得个孤家寡人、无路可走的结果。因此,“奇招”还是少用、不用为好;尤其是在大的格局已经框定、大的路径已经选定的情况下,所谓的“奇招”,作用有限,难以撼动大局,基本没有任何意义。
具体到“榴莲价签”这件事,显然有必要对爱用“奇招”者再提个醒:其一,在基础条件、内外形势没有发生质的改变前,对房地产市场、房价的调控政策,也不会发生改变,这就意味着路径已经规范住,想要突破路径、牟取暴利,显然就要做好承担相应风险的准备。其二,鉴于房产中介许多惯常的操作问题多多、被消费者诟病多多,鉴于房产中介在整个市场中的关节地位,在调控力度不减的背景下,或许,对这个领域的梳理、整顿,还会逐步深入下去。对此,行业中人显然应该有心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