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动态频道 > 楼盘信息 >

经过近10年的发展 成都已成长为19座超甲级写字楼

导读 每一位记者于瑞军每一位编辑赵乔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成都如何在全球网络连接中实现全球资源要素的配置?上周,这座西部城市专程来到上海,召

每一位记者于瑞军每一位编辑赵乔

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成都如何在全球网络连接中实现全球资源要素的配置?

上周,这座西部城市专程来到上海,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就“十四五”发展、2035年远景目标、2050年发展战略等问题进行提问。专家建议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构建现代经济体系”,强调加强“平台建设、网络连接、枢纽建设”,实现高密度投入产出循环和高能级功能服务辐射。

此前,11月20日,成都首次召开以先进生产性服务业为主题的高层会议,希望通过5年时间,打造一批高水平、专业化的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产业社区和特色建筑,生产性服务业规模达到8800亿元,占GDP比重达到35%。

种种信号表明,增加更多先进的生产性服务业,扩大以成都为中心的服务半径,将成为其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举措。在此背景下,“建筑”作为载体平台被放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由此孕育的“建筑经济”进入了新一轮的高质量增长期。

经过近10年的发展,成都已成长为超甲级写字楼19栋、甲级写字楼37栋、市级专业写字楼85栋,为集聚先进生产要素提供了优质的空间供给。同时,107个“亿元楼盘”贡献税收过亿元,“已建开发区”作用突出。

值得注意的是,在11月16日至18日举行的2020中国建筑经济全球合作大会期间,成都制定的三项国家标准正式发布,为在更大范围内实现建筑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成都经验”。

国家标准

从明年4月1日起,《楼宇经济术语》 《商务楼宇公共服务规范》 《商务楼宇等级划分要求》将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实施。这是建筑经济行业的第一个国家标准,核心在于术语的标准化。

“一般来说,就是取个名字。”成都市标准化研究院院长常水星表示,过去由于同一事物在不同地方的表述和习惯不同,报告的数据会不一致。国家标准的实施可以规范全国建筑服务管理活动,实现从“体验服务”到“标准化服务”的转变,推动建筑经济发展方式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那么,什么是楼宇经济?上述国家标准明确规定,——以商业或商业建筑为主要载体,通过开发、租赁、销售等方式聚集和延伸相关产业的经济活动。

在分类上,国家标准首次对超甲级商业建筑、甲级商业建筑和乙级商业建筑进行了定义,并对相应的区位交通、权属状况、硬件设施、运营服务等四个要素提出了具体要求。比如超甲级商业写字楼为单身业主,甲级写字楼最大业主持股不得低于50%。

为什么如此强调所有制状态?这和成都的亲身经历有关。研究报告显示,2008年以来,成都的商业和写字楼发展迅速,但随之而来的是产权分离带来的弊端。对于一栋位于市中心的商业建筑,由于拆分销售,1000多户业主难以统一决策,错过了功能升级、业务业态调整的机会,最终导致生意亏损。

为此,近十年来,成都一直在积极探索经济服务标准化建设之路。通过“十年标志性发展、五年地方实践、三年全国试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果终于形成。

通过试点建设,成都楼宇经济存在产业承载能力弱、发展不足等问题

下一步,实地执行尤为关键。按照成都的愿景,要继续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实现标准模式从“特殊机制”向“长效运行”的转变,同时加强对外开放合作,实现标准话语权从“立足国内”向“瞄准国际”的转变。

创新范式

近日,成都被评为“中国建设经济创新示范城市”。在2020中国商业地产行业年会上发表的获奖感言写道:近年来,这里的政府及时调整了发展思路,市场表现出较强的吸纳能力,企业则表现出较强的创新能力。如今,城市建筑经济蓬勃发展,推动和引领着中国建筑经济的进步和发展.

一个背景是改革开放以来,高速的城市化进程催生了“高楼林立”的城市景象,但“重建设轻运营”带来了大量的资源浪费,导致人地矛盾突出。面向未来,集约节约土地,特别是提高工业用地的产出效率已成为共识。

“土地资源是有限的,

开发建筑、开发载体已经走到了末端,关键是怎么把已经开发的楼宇运营好。”成都市楼宇经济促进会秘书长张萍表示,“成都率先在全国提出发展楼宇经济,就是如何把一个建筑载体演变为经济载体。”

招商蛇口成都公司总经理王晓波表示,楼宇经济的诞生,首先就是有效的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结果,“可以在非常有限空间里汇集大量的人才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从而实现经济效益”,同时,它也是现代服务业汇集和辐射的结果,楼宇聚集区可以极大提升空间形态,增强吸引力、提高租金。

特别是近年来,通过不断优化整合、精准定位,成都楼宇逐步形成了“一楼一特色、一楼一产业”的发展格局,为重塑城市经济地理、构建产业生态圈提供了重要支撑载体。

如今,高质量发展楼宇经济的“价值”已经显现。数据显示,2019年,成都5000平方米以上商务楼宇创造的GDP增加值约为8032亿元,占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的72%;税收贡献约为1153亿元,占全市税收总额的39.7%;共吸纳就业人数近313万人次,占全市第二、三产业总就业人数的51%。

截至今年10月底,成都共有超甲级写字楼19栋、甲级写字楼37栋、市级专业特色写字楼85栋,纳税贡献过亿的“亿元楼宇”已从2014年的22栋增加到107栋,增长386.4%。

眼下,成都正加快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也为楼宇经济探索“绿色发展”提供了新契机。此次楼宇经济全球合作大会上,成都一口气推出了4个TOD项目,“TOD楼宇经济模式”有望推动经济社会综合效益进一步优化。

连接世界

种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以仁恒置地广场为例,作为成都首批超甲级商务写字楼,其入驻企业包括IBM、德国大众、杜邦等40余家世界500强企业,外资企业、机构占比高达70%。

成都IFS自开业以来,吸引了花旗银行、渣打银行、麦肯锡、毕马威等一批国际高端服务业企业进驻。渣打银行华西区相关负责人此前表示,在纽约,渣打银行一定会在时代广场落脚,在成都必选IFS,因为“这些地标建筑不仅能为公司带来巨大的商贸流量,更能提供完整的商业生态圈。”

在张萍看来,这些国际高端企业陆续落地,说明成都已经具备了能够承载他们发展、发挥他们功能的空间,“如果不具备国际化、现代化的楼宇,他们也不可能来。”

用成都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的话说,“今天的楼宇布局就是明天的产业布局”,如果楼宇功能品质不优、服务质量不高,势必会成为未来影响产业高端导入、高端产业集聚的“短板”。

一番未雨绸缪、加速转型之下,成都成为全球化与世界城市(GaWC)研究网络评价体系中“上升最快的城市”——该体系以先进生产性服务提供商为重点观测对象,通过考察他们的办公网络和信息流动来分析城市之间的互动和连通。

根据今年8月发布的最新一期《世界城市名册2020》,成都排名较2018年再次提升,成为唯一入选Beta+(世界二线强城市)的中国城市,在内地城市中仅次于北上广深。GaWC副主任本·德拉德在受访时表示,观察2010年以来的排名变化可以发现,“成都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大的‘连接’受益城市。”

从时间维度上看,这与成都推进楼宇经济发展进程保持一致,印证了“世界办公室”的建设成效。但另一方面,中心城区优质楼宇的入驻率现已达到90%,新开发区域的楼宇还处于培育期,周边配套有待提升,成都要想集聚更多国际先进企业,在全球城市网络中“更上层楼”,无疑面临挑战。

在上海举行的专家学者座谈会上,“节点城市”被反复提及。这也意味着,“世界办公室”的质量、效益,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新格局下成都的服务半径。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