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资讯:深读 重回“舒适区”,“杭州一哥”滨江之难
不一样的楼市观察助力科创新城潮流生活,精选每日楼市及时动态、文章等信息。为您提供最新资讯,把握行情快速出击。小编今天就来给大家一起分享一些最新的楼盘资讯。
“杭州一哥”滨江集团正在加速回归“舒适区”。11月10日,滨江集团斥资3008万元,将杭州京滨置业有限公司(简称:杭州京滨置业)34%股权收入囊中。此次受让完成后,滨江所持杭州京滨置业的股份将由33%升至67%。
公告显示,杭州京滨置业的经营范围包含房地产开发、酒店管理、会展服务、物业管理等,业务范围主要集中在杭州,截至目前,其总资产为30.43亿元,总负债为29.65亿元。
积极拓储,加码杭州
一个月前,滨江刚刚将杭州滨江中豪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34%股权购入囊中,以联合中豪房产、华丰国际等共同开发杭州拱墅区地块。该地块的土地面积为2.15万平方米,出让建筑面积为3.87万平方米,未来将由滨江集团操盘,并将整体纳入后者的项目管理体系。
十月初,滨江集团还曾公告称,将参与开发兴耀集团旗下一宗位于杭州的地块。该宗建筑面积为9.82万平方米,成交楼面价为24125元/平方米的地块,虽由兴耀集团摘得,但会被弘阳地产、元垄地产及滨江三者联合开发。其中,滨江持股25%。
千亿之后,滨江集团的土储短板愈发明显,积极纳储成为其2020年的重要动作之一。前三季度,滨江的拿地面积同比增长86%至246万平米,总口径拿地金额同比增长87%至477亿元,权益口径拿地金额同比增长130%至448亿元。其中,杭州占比70%(权益地价口径),宁波占比16%,苏州、南京和嘉兴合计占比14%。
由于土地款支出走高,滨江集团的现金流有所下滑。当期,滨江集团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7.03亿元,同比下降176.06%。此外,随着融资力度的增加,其长期借款较上年末增加了102亿元,上涨65%。
截至目前,滨江的整体业绩仍以“稳定增长”为主,但其在第三季度却表现不佳。当期,滨江的营业收入为25.92亿元,同比减少44.5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0.23亿元,同比减少90.42%。
滨江表示,2020年度,公司将有大江名筑(杭州)、义乌滨江壹品(金华)、平湖万家花城(嘉兴)、翡翠江南(杭州)、江南名府(南京)等至少13个项目交付且主要集中在第四季度,待项目交付后,公司仍将在年内实现归母净利润及销售金额的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项目大多集中于浙江杭州。事实上,自遭遇曲折的“出走”经历后,滨江集团正在积极“回归”杭州。据统计,前三季度,滨江累计已在杭州十区拿下10宗地,拿地总金额398.9亿元,拿地总建面143.9万平方米,系杭州十区拿地金额榜的冠军。
积极土储加码之下,滨江集团在杭州也收获了不错的业绩表现。今年以来,滨江每月都霸占着杭州房企销售排行榜的冠军位置,是名副其实的“杭州一哥”。前三季度,滨江在杭州的流量销售金额达293.15亿元,权益销售金额达211.57亿元。其中,集团旗下滨江·翠语华庭、滨江·嘉品二期及滨江·君品等楼盘均曾开盘热销。
事实上,滨江集团的千亿成就与杭州的贡献密不可分。作为老牌浙系房企,2007年以前,滨江一直在大本营杭州开展业务,相继推出了金色海岸、热带景观园林小区金色家园等项目,凭借在市区的优质土储获得了迅速发展。滨江在2019年成功突破千亿,其中约60%贡献来自杭州,且据年报披露的主要项目明细,有28个项目位于杭州,分布密度较大。
2007年,绍兴金色家园项目落地,滨江正式踏出异地发展的第一步,其提出,公司将重点深耕以杭州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并陆续展开在上虞、金华、衢州、平湖等省内城市的布局。2015年,滨江走出浙江,进军上海。
虽然,滨江也曾在2016年再次表下决心,提出“三点一面一拓展”战术,重点布局杭州、上海、深圳、长三角富裕县,并向北京拓展的发展策略。但就新增土储来看,其2017年和2018年只新拓展了深圳、南通和上饶三座省外城市。但自2019年开始,再无省外拓展土储,重新回归浙江。
省外发展遭遇不顺,或是滨江选择重回杭州“舒适区”的原因之一。毕竟,其曾先后跨入深圳、上海旧改市场,但均以“踩雷”收场。以上海为例,2016年底,滨江斥资7.89亿元收购中崇集团子公司崇滨建设所持有的上海湘府项目10%股权,并成立合资公司中崇滨江、浙银上海湘府城建,共同开发上海湘府花园三期。
为了加深合作,滨江集团向浙银上海湘府城建出借2亿元,向中崇集团相关公司出借7.06亿元,合计出借9.06亿元。然而与深圳项目有着相同结局的湘府花园三期项目搁浅。 2018年,滨江将中崇方面诉至法院胜诉,但因中崇集团陷入流动性危机至今未解,滨江拿回借款遥遥无期。
若算上滨江此前在深圳“旧改”市场,迟迟未能收回的11.6亿元欠款,该两个“旧改”项目已累计为其带来超20亿元坏账。
杠杆走高,触及融资红线
依靠“合作开发”来扩大规模,是滨江集团常用的手段之一。但是,这也导致其权益占比长期不高。
财报显示,2017年到2019年,滨江集团的销售额分别为615亿元、850.1亿元、1120.6亿元,而其在销售额中的权益占比仅为42.3%、44.1%、37.7%。今年上半年,滨江集团的销售额为547亿元,同比增长5.86%,但权益占比仅48.5%。
在外界看来,合作拿地与开发,可以分担市场风险,撬动规模,还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负债,利好不少。但是,该手段也可以导致公司的净利润被少数股东瓜分,这一点在滨江集团也有体现。2017年至2019年,滨江的归母净利润占净利润的比重分别为74%、38.6%、41%,少数股东净利润占比分别为26%、61.4%、59%。
今年上半年,滨江集团的净利润为15.71亿元,其中,归母净利润为8.65亿元,少数股东净利润为7.06亿元,在净利润中的占比分别为55%和45%,而在去年同期则是68%、32%,逐年下降。事实上,在“合作开发”模式之下,滨江自2019年至今的销售额中,权益占比从未超过50%。
有业内人士指出,合作开发有利于分散压力、降低风险,对于深耕区域的开发商而言,引进合作伙伴系大势所趋。但是,合作操盘无异于将收益分出,随着“三道红线”出台,房企在利润和风险之间应该有所把控,将利润控制在风险之后。
积极纳储的背后,或是滨江土储不足的窘迫。截至年中,滨江集团的土地储备总建筑面积为1262.01万平方米,可售货值约2700亿元。同时,佳兆业的总土地储备建筑面积约2680万平方米,美的置业的总土地储备建筑面积约5431万平方米,均高于滨江集团。
在盈利能力方面,2015年至2019年,滨江集团的毛利率分别为32.27%、25.05%、30.40%、35.74%和35.10%。今年前9月,其毛利率为36.58%,较2019年同期下降了3.64个百分点。
进入第三季度,滨江集团的拿地力度较之前有所放缓,但还是收入了一些高价、优质地块。比如,7月31日,滨江曾斥资107.38亿元摘得杭州市区一宗地,楼面价达35971元/平方米,未来地块限精装均价达51700元/平米,这也是迄今为止杭州最贵的总价宅地。
扩拿地规模重金投入的同时,滨江集团也在频繁地进行债券融资,进而导致了公司杠杆水平的走高。2015年至2019年,滨江集团调整后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55.60%、46.99%、52.80%、69.00%和69.73%,波动上行。截至今年9月30日,其该项指标达到69.76%,较2019年末增加0.03个百分点。
相较于调整后的资产负债率,滨江集团的净负债率上升幅度更大。2016年至2018年,滨江集团的净负债率分别为-11.22%、-3.87%和88.67%。截至今年9月末,其该项指标达到103.00%,相较2019年末增加了24.86个百分点。
根据“三条红线”融资新规,滨江集团的“净负债率”超出阈值,列为“黄色档”,有息负债规模年增速不得超过10%。这意味着,接下来,滨江集团的融资规模将会受到限制。“三道红线”之下,房企纷纷收缩拿地降杠杆,如滨江一般激进纳储的房企并不多。
与此同时,滨江集团也在面临逐渐走高的偿债压力。数据显示,2020年以来,滨江累计发行了7次债券融资,涉及资金53.4亿元,约占存量债券余额的50%。其中,今年12月底,滨江将有一笔8.2亿元的债券余额到期。
此后,在2021年一季度,滨江即将到期的债券余额总计达42.8亿元,未来2至3年内,滨江即将到期的债券余额达47.4亿元。其中,2021年8月,滨江有一笔额度高达20.56亿元的债券即将到期,压力不小。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立场和观点。本文著作权归搜狐焦点所有。未经允许,严禁转载;经允许转载或使用本文时,请注明来源。获得转载授权请联系:focuskf@vip.sohu.com。